茶亭十番音乐

标签:
365文化 |
分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在福州市台江区,有这样一条著名的手工艺街“茶亭街”,这儿不仅有着错落有致的茶亭,更为知名的还是用这里的手工艺人演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茶亭十番音乐”。
http://pic.rmb.bdstatic.com/f6092a25e7be5b570290462ec092745c.jpeg
在很早前,福州民间盛行舞龙灯。后来,这种用来伴奏的打击乐逐渐分化出来,成为单独演奏。演奏时,使用的乐器有狼串、大小锣、大小钹等五件。在元宵踩街、迎神赛会、婚丧寿喜时敲打一番。当装点仪式还显得单调感到不满足时,便考虑加进管弦乐器,包括笛子、逗管、椰胡,同时加进了清鼓、云锣。为求得音量上的平衡,每种管弦乐器多用双数,即双笛。双管、双胡。这时所用乐器已有十种,乐队规模基本成型。这就是茶亭十番音乐的起源。
http://pic.rmb.bdstatic.com/90e3f1738d7b36c89c87763c6c50599e.jpeg
福州十番音乐的发祥地在茶亭,很显然,它最早形成流行于城市中,并逐步向周边农村及福州的五区、八县。还流传到宁德、建阳、南平、古田、福安、柘荣、霞浦。
http://pic.rmb.bdstatic.com/d1f302a9d0b9ed07dd0eb400ea2a5b91.jpeg
一种优秀的艺术,一定要能够为大众喜闻乐见,不仅是城市,更是广大的农村。而十番音乐正是以它独有的魅力,在民间广泛流传近三百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所使用的独具特色的乐器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传统十番音乐的乐器,主要有笛子、逗管、椰胡、云锣、狼串、大小锣、大小钹、清鼓等十种,随着十番音乐的不断发展与演变,又加进了笙、木鱼等乐器。十番音乐的乐器十分古老,像狼串、逗管等乐器早在北宋时期的音乐家陈两所著的《乐书》中便有记载。
http://pic.rmb.bdstatic.com/1ac18a09f86255bb601cf805c141e86e.jpeg
十番音乐的演奏形式分为坐奏和行奏,其演奏排列位置十分讲究。主要是应用于迎神赛会和百姓婚丧嫁娶,以及家宴等传统民俗活动中。十番音乐的曲牌大多取材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体现一定的意境,有的还表现了古老的传说故事。比较知名的曲牌名有《雁来云》等。有人问,十番音乐究竟是什么?一些著名的表演艺术家这样说道,这个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这是福州的百年历史,百年味道。
http://pic.rmb.bdstatic.com/1017869d2aeaa14879dc1453402ad91f.jpeg
诚然,这是福州城近代以来几百年变迁的积淀的味道,是穿透历史的清澈明亮,是音乐的灵魂共鸣。但是,这样一种高雅又贴近市井的艺术现在也面临着青黄不接,手艺即将失传的尴尬境地,希望有着更多人理解欣赏这种艺术,将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http://pic.rmb.bdstatic.com/054626f1d3267485b124edfda249b2da.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