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文玩人常态,你是哪一种?

四种文玩人常态,你是哪一种?
一 爱美的文玩人
文玩,作为器物存在,无论是手串、把件还是摆件,首先是美的,造型独特、精雕细刻,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趣。
爱上这份美,用文玩的美装饰自己,或者布置家居,让自己更美,让家更美,让心情也很美。
爱美的文玩人最讲求眼缘,一定得好看,才会结缘,并不会跟风购入,也不贪恋价值昂贵之物。
虽然他们这种诉求其它工艺品也可以满足,似乎称不上文玩人,但其实,许多真正的文玩人,就是这样入坑的,文玩心由爱美心而萌芽。
试想一下,一个人看见金刚星月觉得丑,看见木质珠子觉得寡淡,看见蜜蜡南红觉得艳俗,那以后还能成为文玩人吗?
二 跟风的文玩人
因为文玩很火,看见身边人都玩,自己也跟着玩,这样跟风的人不在少数。
有人讽刺这种跟风,认为是一种没内涵的行为,但是漫云觉得这是正常的入坑步骤。
我们接触的所有事物,都是以某种途径传播到我们面前,“大家都玩”就是一种传播模式,我们以这种模式接触了文玩,在玩的过程中,感受到它的魅力,渐渐真正喜欢上,有什么不对呢?
不能因为别人都在玩,就觉得此乃市井小民所为,低俗,拒绝!
那就失去了接触它的机会,人人都玩,才说明它好玩,你没试过怎知自己会不喜欢?为什么要给自己关上一扇新世界的窗户呢?多一条娱乐方式,人生不是更有趣吗?
当然,跟风也要有个度,如果看哪个火就玩哪个,没一个玩出头,既浪费了金钱,也浪费了时间精力,这是不提倡的。跟风没错,把握好度就行。
三 爱玩的文化人
爱玩的文玩人,应该是现代文玩人中比例最大的群体。
我们痴迷文玩,喜欢盘捻的感觉,喜欢一点点变色的过程,喜欢包浆的成就感。文玩见证了我们的岁月,我们对文玩有着难以割舍的痴迷之情,这就是玩出了感情。
有一些文玩人喜欢自己动手做,家里各种电磨车刀砂纸原材料,得片刻空闲就在家磨啊雕啊,在非文玩人看来,直接买一串不好吗,比你自己磨的更规范,干嘛费力气自己弄?
但是手工者在自己打磨的过程中,身心获得了巨大的满足,这种“玩”的乐趣真的只有文玩人才能体会,真正的文玩人是非常羡慕和崇敬手工帝的,即使手工很差的人做出很难看的东西,文玩人也会为其点赞,因为我们觉得乐在其中就是最大的收获。
还有一种大玩家,爱文玩,但不限于文玩,什么能玩的都玩,抽烟、喝酒、美食、养鸟、骑马、观鱼、听虫、摇滚、烹饪......,只要有趣的好玩的,都爱。
著名相声演员于谦就是大玩家的代表人物,一生都是玩的心态,给郭德纲捧哏,就跟“玩儿”似的,这种云淡风轻的心态却使他成为了相声界捧哏的第一代表人物。可见玩物并不丧志,玩物也能玩出成功人生。
四 爱文化的文玩人
文玩,和其他玩的最大区别还在于一个“文”字,虽然现在的很多的文玩人急功近利,只在乎包浆,只在乎价值,与“文”相去甚远,但是这并不能改变文玩始终是有其文化魅力这一事实。
文玩人被文玩的文化底蕴所吸引,在文玩圈浸染久了,慢慢地吸收了许多文化养分,气质和心态也会发生很大改变。
网友们经常调侃的一种黑社会大哥形象:光头、身上戴着文玩链子、手里盘着文玩珠子、后面跟一帮小弟,这种形象给人的感觉就是文玩是没文化的人玩的。
其实,我们换个角度想,大哥玩文玩,正说明文玩的文化属性!因为缺什么,才想表现什么!
旧上海的黑社会老大杜月笙没有文化,却喜欢穿读书人穿的长布衫,不让人喊他“大哥”“老板”,要人称呼他为“先生”,一生对读书人无比尊重,这不正说明了读书的魅力,文化的魅力吗?
因为大哥多是从小家贫没机会读书,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才当上大哥,他们什么都有了,唯独缺了文化,内心最向往的就是文化。内心向往文化就会不自觉地喜欢文玩,或者用文玩来提升自己的形象。
同样的,现代很多人玩文玩,源于内心对“文”的向往,希望自己看起来像一个有文化有涵养的人,这不正说明了文玩的文化魅力吗。
那么文玩的文化魅力到底在哪呢?中国第一玩家王世襄用一生诠释了文玩的文化魅力。
王世襄,中国文玩第一人,职业: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王世襄出生世家,10岁就开始养鸽子、养蝈蝈、学驯鹰和放狗捉獾,成了北京城内有名的少年玩主。
但他并没有玩物丧志,而是玩出了名堂,在他看来俗物入大雅,文玩不分高低贵贱,他什么都玩,什么都玩出文化。他不但能玩,还能写,他玩物并研物,玩出了一门“世纪绝学”,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
无论少年家富,还是成年后贫穷,王世襄都没有放弃玩,玩的东西五花八门,粗算就有蟋蟀、鸽子、大鹰、獾狗、掼交、烹饪、火绘、漆器、竹刻、明式家具等。
大凡他玩过的东西,加以描述和总结,留下了文字记载和他研究的心得,变成一种文化。
玩鸽子,编著鸽书
玩蟋蟀,蟋蟀谱集成;
玩葫芦,著书成说。
收藏明式家具,出版30万言专著《明代家具研究》。
著作还有:《中国画论研究》《画学汇编》《竹刻艺术》《明式家具珍赏》《中国古代漆器》等。
其中文字句句显绝学,令人叹止。启功先生如此评价王世襄的著作:“一本本,一页页,一行行,一字字,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注脚。”
王世襄说:研究古代艺术品,需实物考察,文献调研和工艺技法三方面相结合,缺一不可。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不玩怎么能写出文玩文化?正是因为他亲身玩,真心爱玩,才成为了文玩学界领头人、收藏界公认的权威,艺术品工匠尊崇的行家,人民心中真正的学者。
以“玩儿态”入世,以“玩儿心”治学,玩即学,学亦玩,这就是王世襄的境界!也是文玩人的终极境界!
http://s4/mw690/006zfqdIzy77A01kv6jf3&690
与其相忘江湖 不如长按二维码关注
泓辰阁佛珠饰公众号文章皆为原创,版权归本号所有,如需转载请给漫云留言,并标注出处,禁止抄袭。
文玩交流分享鉴定购买请加微信:hcg2046(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