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末数学家黄宗宪《容圆七术》自序手稿(仅见)

(2022-03-28 20:53:02)
清末数学家黄宗宪《容圆七术》自序手稿(仅见)

清末数学家黄宗宪《容圆七术》自序手稿(仅见)

清末数学家黄宗宪《容圆七术》自序手稿(仅见)

清末数学家黄宗宪《容圆七术》自序手稿(仅见)

清末数学家黄宗宪《容圆七术》自序手稿(仅见)

清末数学家黄宗宪《容圆七术》自序手稿(仅见)

清末数学家黄宗宪《容圆七术》自序手稿(仅见)清末数学家黄宗宪《容圆七术》自序手稿(仅见)

黄宗宪,湖南省新化县人,生平不详,中国近代杰出的数学家,以学者身份赴欧工作考察的第一人。

  黄宗宪在数学领域中的最大的成就是对“孙子定理”的发展。“孙子定理”在国外称“中国剩余定理”,因最早见于公元四百年出版的《孙子算经》而得名。其内容是“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到南宋时,数学家秦九韶《数书九章》中的“大衍求一术”始从理论上详细论述其一般方法。黄宗宪于一八七四年发表《求一通解》中,从理论上给出了十分严密的证明,并给出了新的方法,使这一问题得到了最终的解决。因而在美国著名学术报告集《今日数学》中,将之称为“数论中一个最古老的结果”,黄宗宪也就因而成名。

  黄宗宪与左宗棠之侄左潜,一同师从“湖南数学领袖”丁取忠,并与曾国藩次子曾纪鸿交好,其间黄宗宪与众人共同校订和增补了《圆率考真图解》、《对数详解》、《缀术释明》等数学专著,从而使得黄宗宪在数学界的地位更加巩固。

  不仅如此,正是通过丁取忠等人的关系,黄宗宪才得以与郭嵩焘相识,并得到郭的重视。这使得黄宗宪有机会成为赴欧学者第一人。

  一八七六年,郭嵩焘被委任为第一任驻外公使,黄宗宪便以供事的身份得以随郭一同赴西欧。在此之前,清政府已经派遣了留学生,但都是学童,而像黄宗宪这样已取得重大成果的学者出洋,是没有先例的。

  一八七六年十二月,黄宗宪随郭嵩焘由上海启程,经由香港,出使西欧。在海上航行了四十多天后,黄宗宪终于在法国马赛港登上了欧洲大陆,随即又渡过英吉利海峡,抵达英国伦敦。第二天,黄宗宪便来到当时称为“人立地石米自由亚木”的大英博物馆。在这里黄宗宪见到了圆周率小数点后的一百五十八位,与黄在国内时与曾纪鸿、左潜所推算的竟然完全吻合,使得黄宗宪大为欣悦。

  在郭嵩焘的任期内,黄宗宪从科技工作方面给郭以很大帮助。黄宗宪曾代表郭嵩焘到“格林里治水师学堂”督察严复等赴英学童的学习、生活情况。黄宗宪还到德国克虏伯炮厂进行考察,并向郭嵩焘进行了详细汇报。

  一八七八年,曾纪泽接替郭嵩焘之后,黄宗宪仍任供事。黄宗宪与曾纪泽早在湖南时就熟识。受曾纪泽之命,黄宗宪曾先后在英、法、德、西班牙等国,考察富国强兵,学习西学之事。曾纪泽感到黄宗宪奔忙之劳苦,上疏为黄宗宪请得六品顶戴之荣。

  在欧洲工作五年多之后,一八八二年春回国。到长沙后,黄宗宪去拜望了因受顽固派排挤而赋闲在家的郭嵩焘,随即便回到新化老家。这样一位游历西欧广开眼界的数学专家,因得不到重用,在家一闲就是六年。黄宗宪以“资滨钓叟”为号而潜心学问。

  黄宗宪在李善兰《火器真诀》基础上写成《练炮宜知》,并在中法战争时献给朝廷,以期不负其出洋考察为国报效之心。在学术上,一八九五年出版的《容圆七术》是其在数学领域中的新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