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育平——《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教学设计
(2016-12-22 11:41:44)分类: 课题研究 |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这一课是在训练学生手绘线条图像表达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空间,并用有个性的绘画方式表现空间。教材中选取了各种不同空间表达方式的绘画作品做示范,引导学生理解空间、感受不同的空间表达方式体现出的不同美感,并有各自独特的画面效果。从本课上一部分学习立体图像的表达到本课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使学生在认识了立体物象的呈现规律之后,又在本课学习了怎样来表现各种物象之间的位置关系,空间关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的存在。
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两极分化已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因而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认识什么是物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应当使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大胆、果断、自信而有个性地去表达物象,能抓住物象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和价值观目标: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体会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乐趣。培养和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
难点:能够迅速把握物象的特征,大胆、果断、有个性地表达。能发挥想象以及运用丰富的手法表达事物。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示范画等
学生准备:画具等
六.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学习法、练习法
七.教学时间: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组织教学。
2. 复习各种形式的手绘线条。
(二)新课:
1.美术鉴赏:简介韩幹及其代表作品,分析其中前后遮挡的空间关系。(课件展示韩幹作品)
2.物象空间概念:指包含有具体事物形象的三维立体空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的表现。)
例如:我们上课的教室就被称作室内空间;游戏、运动的草坪和操场通常又被称作室外空间。
3.运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出的物象空间显得清晰、简洁、美观,因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欣赏,(课件展示):
(1)圆拱桥说明示意图
(2)室内布置示意图
(3)漫画
(4)建筑说明图
(5)广告中的应用
4.物象空间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给大家介绍几种独特的表达方法,打开课本10页和11页,分组读1-4。
(1)前后遮挡的表达方法《西厢记》
(2)近大远小的表达方法
(3)平摆式的表达方法
(4)游移式的表达方法
5.由于在平面上表现空间,是通过物象之间的位置与前后关系呈现的,所以这几种物象空间的表达方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物象空间表达方式特点:
A、物像上下安排法(一些装饰画)下边近、上边远。
B、前后遮挡表现法(大多数写生作品)前后、远近。
C、焦点透视表现法,表现物像的空间深度,近大远小。
D、散点透视的表现法,视域广阔。
6.这里是运用不同表达方法对校园环境的表达
(三)布置作业:(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并播放轻音乐)
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而提出不同的作业内容:
1.能力弱:可以选择一个基本型运用不同的方法创作
2.能力一般:可按照老师的要求,选择一种合适的空间表达方法巧妙安排在一个画面中
3.能力强:进行创作(居室、教室一角、街道、校园)
(四)展评学生作品,请部分学生阐述表现意图。
1.学生评价
2.教师评价
(五)小结,师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
1.什么是物象空间?
2.物象空间的特点。
3.物象空间的表达方式及特点。
4.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关键要靠我们的眼睛去发现。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学生在本节课提高了学生绘画兴趣,并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课堂小结中,学生发言积极、气氛热烈,使我感到初一新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对于学生的发言,我一个个给予肯定,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力等方面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