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锋——《面具的设计制作》教学设计

(2016-12-05 15:42:51)
标签:

《面具的设计制作》教

分类: 课题研究

《面具的设计制作》教学设计

                                                   长安细柳中学        张锋

一、教学理念:

依据新课程标准及本课内容,我确定的基本理念包括: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创新精神。

二、教材分析:

   《面具的设计制作》是七年级美术上册第十二课内容,属于“综合·探索”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本课的设置,不仅要安排学生运用一定的材料制作面具、头戴面具进行表演,而且要引导学生综合其他知识,了解面具作为一种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最初的降魔除妖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着人类丰富的情感,现在面具已经成为一种道具,已经成为生活的一种装饰品。学生在学会制作面具的同时,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理解以及面具与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了解面具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三、学情分析

我们所在的基层农村学校,七年级学生美术素养普遍较弱,认知能力有限,但学生有较强的的表现欲,他们善于发现,充满了探索性、有创新意识;但又具有不确定性、自律能力表现的较弱。所以我们要联系生活从学生身边出发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学习概念,掌握技巧,同时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新意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什么是面具,了解面具的文化内涵,及面具在造型、色彩、材质方面的特征。利用身边的材料,尝试运用剪、刻、粘贴、彩绘等方法,制作平面或立体的面具。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面具艺术,初步了解面具的演变、发展过程。在与同学合作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协作能力,增强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协作能力,又培养互助精神。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艺术感受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能从多元(历史的、文化的)角度认识面具,尊重和保护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品德修养。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面具的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巧妙、综合利用材料特点,设计制作出有创意、有个性、艺术效果独特的面具。

六、教法、学法:

教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组学习

七、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材、PPT课件、示范面具、剪刀、胶水、各种装饰材料等。

学生准备:基本材料:白卡纸或彩色卡纸。

装饰材料:彩笔或油画棒、彩色纸、羽毛、毛线、皱纹纸、彩带、彩色塑料袋及各种装饰物等均可

手工工具:剪刀、刀子、双面胶或胶带。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我需要两位同学上讲台帮忙展示。(一位男同学,一位女同学。)是什么礼物呢?(两位同学展示)

2.这两个面具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谈感受)

3.戴着这样的面具适合参加什么活动?(学生讨论回答)戴着面具可以做什么样的表演呢?(两位同学作动作)

4.小结:同学们,面具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几千年前,原始先民就头戴面具驱鬼降魔,他们相信这些面具会赋予人一种奇特的力量。时到今日,古老的面具艺术正向现代文明走来,走进我们的生活。

板书:12.面具的设计制作

 

【设计意图:用学生配带面具的方式很直观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每个学生的目光都吸引到面具的身上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二)新课:

    1.自主探究学习:

学生自学课文,归纳整理知识点。在书中你得到了那些关于面具的信息?

1)面具是什么?

2)面具的表现内容?

3)面具的风格有哪些?

4)面具的制作方法?

5)面具的表现形式?

学生阅读回答,教师引导归纳学习面具基础知识。

    2.拓展学习

1)在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面具?

2)认识了解面具:

A.中国面具:

    面具又称假面;在民间则称脸壳、脸子或鬼脸。考古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表明,面具是一种具有特殊表意性质的象征符号。

B.面具的发展

早期的面具一般用于丧葬与驱邪仪式或原始乐舞之中。远古时代,人们遇到天灾时,便认为是鬼怪在兴风作浪,为了把恶魔赶走,他们戴上面目狰狞的面具,并举行隆重庄严的宗教仪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具不断衍变,原有的鬼神崇拜宗教迷信内涵逐渐淡化,逐渐向兼具酬神与娱乐的双重功能转化。

现在面具又被当成纯粹的装饰与艺术品,其艺术性、娱乐性的审美价值日益增强其隐喻与象征的含义愈来愈丰富,形成了独特的“面具文化”。

C.世界面具:

时至今日,在中国、日本、欧洲、非洲等地仍保持着各种各样的面具文化。

     3.欣赏下面影片,想一想面具的作用是什么?

     1)西藏传统面具舞表演。  

2)威尼斯狂欢节面具。

3)现代鬼步舞。

4.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小结。

小结:古代传统面具的作用是降魔除灾,主要用于丧葬、祭祀等活动。而现代面具的作用则以娱乐、装饰、表演为主,是节日、戏剧、舞蹈表演的道具之一。

 

【设计意图:通过面具的图片、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欣赏了解面具,在问题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探究认识面具的文化历史,总结出面具的用途,增加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5. 想一想下列面具哪些是古代传统面具,哪些是现代面具?你喜欢哪种面具?(图片展示,学生欣赏回答。)

    6.猜一猜这些面具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图片展示,学生分析回答。)

小结:面具所用的材料,在古时候以青铜、玉、陶为主,现代面具多用木头,还有布、瓷、皮、铜、纸、棕、竹、瓢、泥、石膏,甚至塑料和玻璃钢等。

    7.方法探究:观察面具的五官和色彩搭配,谈一谈面具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1)图片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开心喜悦    恐惧凶恶    滑稽幽默    活泼可爱    威武忠诚

2)思考讨论:设计面具应注意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造型      色彩     性格

    8.想一想:这幅面具是怎么完成的?(图片展示,学生分析回答)

---五官(性格表现)---装饰

    9.做一做:怎样把一个平面面具变为立体面具?(教师指导学生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欣赏分析面具的风格、材料及性格特点让学生了解到面具的多样性,能很好的启发学生思维,演示制作过程,为学生后面自己动手制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布置作业: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要求:

1.运用所学知识大胆创新,为学校元旦活动设计制作一个有创意的面具。

2.运用剪、刻、粘贴、彩绘等方法,制作平面或立体的面具。

      3.在面具创作中,大胆地运用材料、色彩,并注意效果强烈,搭配合理。

   辅导要点:  

 1.造型设计表现。

   2.风格装饰

【设计意图: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让学生能有所体会,使得学生能够容易上手,更好的进行发挥。】

(四)展示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引导。(从材料,制作方法、设计风格、色彩搭配全方位评价这些面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改进建议。评选最佳造型设计、最佳创意表现、最佳合作小组。

(五)复习巩固并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及文化的学习,了解了面具的文化内涵。通过设计制作面具,发现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不同材质,通过设计制作,用面具去装点我们的生活!

 

九、板书:

 

                        12、面具的设计制作

 

                                          作用

面具      材料          学生作品展示

            制作

十、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属于“综合·探索”领域。面具与学生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小时候就戴着孙悟空、猪八戒等一些面具嬉戏、玩耍,因此,本课的内容学生极感兴趣。

本节课给我颇多的感受,这堂课我将美术课程与美术文化学习巧妙地融为一体。比如在导入部分用学生配带面具的方式很直观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每个学生的目光都吸引到面具的身上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并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知道面具不是随意可戴的,而是要分场合的。在面具的作用、材料及设计方面的学习,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内容在问题驱动下直观鲜明的感官刺激让学生在知识的掌握的同时学习面具的文化知识,了解面具文化的艺术魅力。但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面具文化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要想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全面了解面具特色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面具欣赏认知方面显得有些多而浅,课堂容量过大,应该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做适当调整。

 面具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沿袭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本节课上的非常轻松,学生配合默契,情绪高涨,尤其后面的展示阶段,把课堂气氛推到了高潮,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整堂课的设计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从而轻松愉快的完成了教与学的任务。但在展评阶段,仍然有一些遗憾之处。因为课堂容量较大,使得展示面具的时间和评价的时间过于紧促。应该还多预留时间让学生能从材料,制作方法、设计风格、色彩搭配全方位评价这些面具。老师给予肯定之后,再让学生们进行反思,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作品的优缺点以及改进方向。从而使得学生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不断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