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道法“诚明”课堂中的“走心”情境设计研究开题报告

(2018-12-18 09:50:54)
标签:

教育

立项编号:HMCZ2018024

海门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初中道法“诚明”课堂中的“走心”情境设计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缘由

为了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国家教育部分别于2014年和2016年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关键问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提供了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与基本纲要,指明了发展基准与发展方向,同时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江苏省特级教师蒋国生先生针对现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理念体现不明显,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不匹配,教学目标生成不高效等问题,提出了“诚·明”课堂概念,这是一个首创概念,也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成功申请立项了江苏省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初中专项(重点资助)课题。“走心”情境设计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诚·明”课堂研究的关键环节,在充分理解“诚·明”课堂理念的基础上开展研究,作为其一个子课题很有研究的必要和价值。

二、课题的再理解与认识

(一)初中道法“诚明”课堂和“走心”情境的基本内涵

1.何为初中道法“诚明”课堂

“诚明”一词出自《礼记中庸》:“自成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由此可见,“诚”与“明”,是互为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初中道法“诚明”课堂是指在初中学段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师生双方在正确认识“诚”“明”关系的基础上,都以诚恳的情绪、诚实的心态、诚正的意识、诚质的行动投入到课堂的教育教学,通过师生双方的合作与交流,探究与反思,体验与纠误,感悟与扬弃,达成课堂教学明知、明情、明意、明行的任务,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至真、至纯、至善、至美”的完美境界的课堂。

2.何为“走心”情境

“走心”一词是新时代网络媒体语言,意为“真心实意、诚正用心”。“走心”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综合考虑学生身心、兴趣、能力及教学环境等各方面基础上,创设的一种能够激发学生深度学习,激活课堂的教学活动。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孔子的这句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同时,其实更加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重要性,学生要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离不开教师“走心”情境的设计。

(二) “走心”情境与“诚明”课堂是怎样的关系

初中道法“诚·明”课堂通过教师整合教学内容,创设激趣教学情境,设置层递性教学问题,营造摄人性教学氛围,施行主动性教学探究,实现学生知识内化、能力生成、素养提升的课堂。其中,“走心”情境设计是初中道法“诚·明”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只有教师真心实意地创设好“走心”情境,才能使教学内容的整合变得清晰高效,教学问题的设置变得富有层次,教学氛围的营造变得群情振奋,从而使初中道法“诚·明”课堂立体丰盈。

(三)初中道法“诚明”课堂中的“走心”情境设计的基本路径

“走心”情境设计不同于其他教学情境设计,需立足于初中道法“诚·明”课堂,将“诚·明”理念贯彻情境设计始终,在情境设计中需要做到“讲好学生身边事”,“警惕师生虚对话”,“学会融合新技能”,“传承大美中国情”,通过这四个注意点来打造完美“诚·明”课堂。

(四)初中道法“诚明”课堂中的“走心”情境设计的追求目标

“走心”情境充分体现以生为本、服务学生思想,让学生在“走心”情境中,无法看到教育的发生,但这样的情境着实影响了他们的心灵,最终让学生做到“明知、明情、明意、明行”,实现知情意行的完美统一,实现真纯善美的和谐融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明显提升。

三、课题研究的策略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结合本校实际,针对教学中的“假、空、旧、同”等低效问题,在新时代课改的背景下对“诚·明”课堂中“走心”情境设计进行有益的探索。创新教学情境的设计,使之为深入有效推进“诚·明”课堂,切实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效性,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起催化剂作用。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情境设计现状的调查研究

现阶段情境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走心”情境设计为课堂带来真活力的可能性。

2.“诚明”课堂理念指导下的“走心”情境设计的案例研究

研究“走心”情境在“诚·明”课堂中的作用;钻研“走心”情境设计;反思教学案例;跟踪“走心”情境设计效果。

本课题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按照“查阅、研究相关文献——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现状及实效调查——提出、界定走心情境内涵及与“诚·明”课堂的关系——‘走心情境设计、实施、评价——‘走心情境的价值”的研究思路,由主持人具体组织实施。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中的困惑邀请专家指导,适时改进研究思路,适度调整研究方法;深入课堂教学实践,进行比较分析,优化“走心”情境设计,确保课题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本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认真阅读、研究、分析国内外关于情境教学的案例,分析比较借鉴成功案例,指导课题研究并寻找课题研究的亮点。

2.调查研究法:课题研究过程中,利用问卷、座谈、现场观察等形式,汲取老师、学生的意见与建议,使课题研究更具针对性和高效性。

3.案例研究法:针对教学实践中的案例进行研究、概括、提炼,推动课题研究。

4.经验总结法:根据收集的各种资料与研究得出的第一手材料,归纳总结“走心”情境设计效果

(二)课题研究内容的分工与落实

研究人员分工

姓名

工作单位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

课题组中的分工

蒋国生

江苏省海门中学附属学校

江苏省特级教师

课堂教育教学

课题与论文指导

姜新华

海门市四甲初级中学

一级教师

道德与法治教学

课题研究、课堂教学

缪书梅

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

一级教师

道德与法治教学

课题研究、课堂教学

仲韵娟

海门市实验初级中学

一级教师

道德与法治教学

课题研究、案例研讨

朱玲玲

江苏省海门中学附属学校

二级教师

道德与法治教学

课题研究、案例研讨

施莉莉

海门市能仁中学

二级教师

道德与法治教学

课题研究、文献研究

姜杨慧

海门市东洲中学

二级教师

道德与法治教学

课题研究,资料整理

课题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8.08-2018.10

开展课堂教学情境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进行相关文献研究,填写课题申报书,申请立项。落实实施方案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8.11-2019.04

明确研究人员分工,制定相关计划并按计划实施课堂、案例等研究。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9.05-2019.09

根据研究进展情况适度调整,总结提炼反思研究经验,确认课题研究价值,发挥课题研究效益。

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初中道法‘诚·明’课堂中的‘走心’情境设计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2018.11

“初中道法‘诚·明’课堂中的‘走心’情境设计研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2019.03

最终成果(限3项)

“初中道法‘诚·明’课堂中的‘走心’情境设计研究”教学活动资料包

电子资料包

2019.05

“初中道法‘诚·明’课堂中的‘走心’情境设计研究”论文

论文发表

2019.09

 

四、课题立项后所做的工作

(一)进行文献学习

为进一步增强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和研究素养,课题组成员学习了李吉林的《情境教育的诗篇》、吴又存的《从中国诗词大会看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顾润生的《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等书籍和文章,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方法普及。同时,课题组还进行了一些与课题相关文献的搜集工作,积累了教丰富的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成果和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二)邀请专家指导

为进一步把准课题研究方向,借助蒋国生先生的“印记思品”名师工作室和南通市第三期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两个优秀的平台,邀请到了邢晔、张永林、蒋国生、陈晓凤、施静娟等专家为课题组成员作了《跨界融合:基于实证分析的经验重构》《教学研究离我们不远》《课堂架构:从宏观到微观》《模拟上课及技巧》等一系列辅导讲座,既有理论指引,又有实践点拨,为课题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智力支持。

(三)着手前期研究

1.    深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学习的现状进行调研、统计与分析,为课题研究夯实了基础。

2.    对初中道法“诚明”课堂中的“走心”情境设计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南通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基地活动和南通市第三期乡村骨干教师培训研修活动2次,认真学习并开设了研讨课,对初中道法“诚明”课堂中的“走心”情境设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