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谁都好其实是对谁都不好

(2016-11-22 14:05:25)
01
      在候车室的椅子上已经坐了一个小时,我关掉手机网络,打算起来走一走。就在这时,看到一个女孩子从过道那边走过来,手里拿着一张卡片,走到每一个候车人的身边,说着什么。正好奇着,她已经来到我跟前,没有开口,只是用手比划着,我这才仔细看她手中的卡片,是一张签名,某某某,后面是金额,随机女孩又嗯嗯嗯的比划着拿出了另一张纸。也许是因为无聊,也许是出于好奇,我一反常态的,没有距离,而是接过来仔细看了,纸上写着:中国慈善协会****残疾人*****什么的,记不大清了,还有残疾人证,至于照片中的人是不是她,不得而知。落款还有某某协会的红印章。看起来很正式,之所以说看起来正式,是因为我已经几乎可以肯定这个女孩是个骗子。而且是不怎么高明的骗子,稍微动动脑子都能想明白:正规的机构又怎么可能出具这种证明?难道因为是残疾人就有资格以这种貌似很正规的方式取得他人的捐赠?很明显,完全是没有任何可信度的。
       但是,我还是给她捐了钱,10块。我环顾四周,她仍然在候车的人群中一个挨一个的比划着。当然,像我一样的人寥寥无几。
       在做过这件事后,我依然自我安慰:无需什么,没有骗与被骗,只是因为在我抬头看到她的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这么小的孩子太傻太可怜。假如她真的是生活贫困的聋哑儿童,这10块钱是帮她;假如她是被人胁迫着做这种骗人的勾当,那就更可怜了,也有可能她还是被拐骗的,这10块钱就当是同情了。

02

       然后我跟朋友说了这件事,并把拍下的照片发给了他。朋友有点恨铁不成钢的骂道:你被骗了,傻瓜。
       原来他也遇到过这样的事,而且他也给了钱。和我不同遭遇的是,在他捐了钱签了名之后,才发现,整个候车室只有他一个人相信了那个孩子。就在他以为自己做了好事还为此宽慰的时候,却瞥见候车室的角落里那个女孩正和其他女孩叽叽喳喳商讨着什么,原来根本不是什么聋哑人。更可气的是,尝到甜头的那群孩子陆陆续续跑到他这里来,要求他捐赠,那场面,仿佛他是救苦救难的大慈善家,能够普度众生。
       在他骂过我之后,也深深的嘲讽起自己。他说,那一幕,真的是对自己最大的讽刺,仿佛做错事的不是那群孩子,而是他。
       我说,是你太善良了。
       他说,不是,善良过度就是好骗了。

03

      我开始认真思考他的话。是的,友善的确是一种传统美德,友善的人也往往很受人喜欢和尊重,但是过分友善很多时候却并不是一件好事。
       过犹不及,机会和火候如此,人性也是如此。一个人过分友善,很容易给人造成这种印象,傻,天真,好说话,好欺负,失去自我,老好人。对,就是自古以来你我身边总会有的那一位“老好人”。这既违背了友善之人的本意,也失去了友善的意义。这种友善,不仅得不到友情,反而会失去许多。
      小A最近就很苦恼,大家的口中,他是一个非常随和,非常有爱,非常大度的人,大家都说和他相处非常轻松,但是,却没有一个人真正原因走近他,愿意和他做朋友。所以,尽管小A人很好,就是结交不到一个真心朋友。他不知道症结在哪,于是跟我诉苦。我于是问了他周围的一个人,我说:你不喜欢小A吗?那人回答:没有啊。只是他太没个性了。有时候总把自己当成观世音转世似的,爱心时不时泛滥,太幼稚。
       原来如此,我这才知道,对人好也是需要方法的。

04

        与人交好,是一门学问。大抵那种人缘好的,众人环绕的都深谙与人交好之道。在他们传授的大篇幅交友经中,都少不了这么一句:对谁都好,其实是对谁都不好。这句话可以这么理解:对谁都好,就是对每一个人都客客气气,都播撒爱心。对谁都不好,是你的这种做法造成的结果是大家觉得你对谁都一样,没有轻重之分,没有亲疏之别,所以你的好不是好,而是一种自然而然。
       事实就是这样的。想起来曾经看过的一部偶像剧:便利贴女孩。剧中,陈乔恩饰演的女主角在一开始就是职场里的便利贴人物。便利贴我们都知道,就是便签纸,用起来很方便,随手记录,随手一贴,随手一扔。便利贴女孩就是用起来很方便的女孩,公司里无论谁找她帮忙,她都答应,谁安排她,她都没有异议。跑腿也好,打杂也好,无论怎么被有意无意的支使,她都好无异议,只会默不作声的接受,暗地里,也为自己的际遇难过不已。
        对谁都好的这种友善,很多时候并不是爱心泛滥,只是小心翼翼想赢得认可。这种情况在初入职场和接触一个新圈子时表现最为明显。职场新人在进入一个陌生环境中,不管内心有多强大,其实还是有些许恐惧和对未知的担忧的,因为完全不知道你要面对的是怎样一群人,怎样一种工作氛围,怎样严苛的制度,怎么威严的老板,生怕一不小心越过雷池,更害怕无意之中得罪什么人,这样让自己未来的路该多艰难。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谨小慎微,随叫随到,友爱和善,对谁都客客气气,随随和和,留下好印象。就像那个便利贴女孩。
        对谁都好,其实就是不会拒绝,或者说不敢拒绝。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委屈了自己,反倒还没有赢得好感。最常见的莫过于朋友找你帮忙,你明明能力达不到,又不好意思拒绝,人家好不容易开一次口,怎么能轻易拒绝呢,应承下来,自己很苦恼,千方百计想办法,最后的效果却不如意。耽误了事不说,时间长了还会觉得你这人不真诚;朋友邀你一起外出,你不想去,一口回绝又担心朋友生气,于是就答应了,过了两天,你还是不想去,绞尽脑汁编理由,说你那天有事去不了了,朋友改了时间,到了那天,你扛不过去了,说了实话。朋友很生气,怪你不早说。次数多了,你就成了一个不靠谱光说不做不守信用的人了。
        你的本意是为别人好,结果却很糟糕。你弄得自己不开心,其他人也被你弄得不开心。回到那句话,对谁好,其实是对谁都不好。

05

        对谁都好,其实是失去了自己。在别人面前,你不敢随意发脾气,不敢展现自己的个性,不敢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你宁愿违背自己的心意也要适应他人的愿望。在他人面前,你不敢做自己。
        这可能是很多人的通病。一旦踏出自己的小天地,进入到2人以上的圈子,人就会自然而然的隐藏那些自认为不好的,展现出自己好的部分。适当的隐藏是正常交际的必要。但过度的压抑自我也许会成为一种病态。
       为什么在众人面前就不敢做自己了呢?因为怕大家不喜欢自己。为什么怕大家不喜欢自己?细思下来,原因无非两个:一个是把自己看的太重,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另一个是把自己看的太低,很自卑。
       在这两种思想之下,最安全稳定的交际方式,就是对谁都好。
       还有一种对谁都好,完全是一种感情的漠然和不在意,这种好只流于客套。

06

       为什么不敢拒绝呢?是害怕你的拒绝伤了别人的心,还是害怕一声拒绝就失去一段友情呢?首先,你的一次决绝也许早已在别人的计划之内,同意与拒绝都是大家每天都会面对的结果,你的拒绝并不比他人的残忍,而我们每一个人也并没有那么脆弱。犹犹豫豫,曲曲折折的拒绝或者勉强同意只会给人留下优柔寡断的印象,反倒是你的干脆果断更让人觉得爽快可信。其次,一声拒绝就能断送的友情有什么值得珍惜的?正因为彼此都能完全信任,拒绝与否根本不会成为任何问题。
      为什么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呢?世界上最累的活法大概就是活在别人的眼中了。他们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别人家的怎么怎么*******”、“你如果不怎么怎么,别人会怎么怎么说*******”、“别人会笑话的*******”。看到邻居凑在一起议论纷纷,就会想“不会是在议论我家吧”,走在路上听到身后俩人莫名其妙偷笑,就会想“难道是我走路姿势太难看了吗”,买衣服的时候会想“如果我穿的太亮,会不会太招摇呢”,吃饭的时候又想“我吃饭的养子不会很难看吧”,累么?累。为了维护你在他人眼中的形象,走路也没走好,吃饭也没吃饱,浑身上下的毛孔都在立着,期待着他人的反应。其实没有人那么在意你,下雪天你在马路中间摔了一跤,周围的人都看着你,你一天心情都不好,觉得丢人丢大发了,但其实,从你起身的那一刻,大家都已经把你忘了。
        你为此失去了自己,才是最不划算的。你根本不必勉强自己对谁都好,对你想对他好的人好,怎么好都不为过,对你不想对他好的人尽管不理不睬,甚至等眼珠子。毕竟你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你都喜欢你,所以,只要尽力让你喜欢的人喜欢你就好了。
       对谁都好,只是别忘了首先对自己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少有人走的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