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语文——小古文

(2018-12-17 21:07:21)
大语文——小古文
新知新学“新”得
1、“大语文”是“大语文教育”的简称。“大语文教育”是已故的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创立的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语文教育思想。
2、这种思想主张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爱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3、“大语文”观认为:语文教育,是以人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为基点的,因此,语文教育不仅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同时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与人文修养。将其称作“全人教育”、“全人作文”。
“小古文”界定为“ 贴近儿童生活的,短小浅近的文言和半文言。
1、“小篇小幅,小家小作”
一两百字左右的小篇幅,小短文,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如果篇幅太长,小学生学起来很吃力。所以,选取一些精短简练的篇目,可以为后续的长篇经典学习打好基础。
2、“小清新,小好玩”

学生会对什么样的文言感兴趣?重点不在于内在思想的深刻,而是故事的情趣和声韵节奏的感受。所以,清新,好玩,一眼找到感兴趣的古文,才贴近小学生的学习特征。不妨先通过这些浅显易懂、生活化文章,引起孩子的兴趣。
3、半文言作为学习台阶
像《三国演义》、《聊斋志异》、《古今谭概》、《明清笑话集》这类的文学作品,语言文白夹杂,可以被称为半文言,但是它们的文言现象也很明显。对于孩子来讲,短小精悍的半文言作品,正好是学习文言文的台阶和桥梁。
4、内容具有完整性
每一篇小古文都要保证内容、逻辑完整和独立,保证学生学到的是一个完整的小故事,而不能只截取某一段内容,缺少上下文语境,会影响学生的整体理解。
《守株待兔》【课文】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选自《韩非子·五蠹》
【注释】
株:树桩。者:...的人(干什么的人)。触:撞到。折颈:折断脖子。因:于是,就。释:放下。耒:古代一种耕地农具。冀:希望。(有个词语叫希冀)身:自己。为:被。笑:嘲笑。
【译文】:
宋国有个耕田的人,田里有一节树桩。一只兔子跑得很快撞到了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于是,他便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嘲笑。
【提示】作者介绍。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称韩非子。
韩非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他被誉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五蠹》是其作品的精华之一,“蠹”字原指由内部危损整体的木中之虫,书中指当时社会上的五种人:学者、言谈者、带剑者、患御者、工商之民。
《守株待兔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执教者:哈尔滨市双城区胜丰镇中心校 宋丽兵
教学目标:
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韵味;背诵课文。
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
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难点:
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
教学过程:
课前聊天,导入新课
1.导语:聊天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随机指导“株”、“待”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指名5位同学一人一句读课文,纠正字音(随文识字)
3.师范读,读出韵味。(PPT出示课文)
4.学生感知文言文与白话文朗读上的不同
5.用这样的停顿方法,试着读一读。
6.谁想读给大家听?
三、理解大意,疏通全文
1.默读课文思考:哪一句最能对应“守株待兔”的意思?(因释其耒而守株PPT)“株”当什么讲?(生:树桩,师板书)是怎样知道的?(生:看注释)还有其他方法吗?(看图)
2.小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看注释、看插图、联系上下文理解
3.我们运用这些方法,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理解课文,再连起来讲一讲课文的大意。
4.小组汇报,讲全文大意。
5.解决问题: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呢?
回顾全文,感悟寓意
1.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呢?
2.这则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五、指导背诵,拓展阅读。
1.指导背诵
(1)填空形式提示背诵(PPT)
宋人(  )。田中( )。兔走( ),这颈( )。因( )而( ),冀( )。兔( ),而( )。
(2)不用提示背诵。
2.拓展阅读
生读《南辕北辙》思考:坐车的人犯了什么错误?
六、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感受
上周很荣幸地参加了“双城区小学语文网络教研活动”,有幸听到了一节优质的课。而听了宋老师的《守株待兔》一课,更是让我收益非浅。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下面就列举一二。
新字的学习,在课堂上,蒋老师从字到词,到句,到段。让学生自由读,然后指名读,接着去拼音再读,读得有层次,体现出自主识字、生生互动的结果。运用字理教学,探求本义,再组词,书写,从理解字义、到运用、到会写,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一个层次性。
指导读中感悟,实现语感积淀,促进学生自悟自得。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宋老师的这节课“读”贯穿始终,读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老师读、学生读,全班读,小组读,……等等。不同形式的读也是有不同的功能。出声朗读能加强感受、增强记忆;自由朗读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感受文本,品味语言。集体朗读有增强气势、激发共鸣的功能;教师范读对学生不仅有示范作用,而且有激励作用……。每一次朗读都和练习有个美丽的约会。多次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通过多次说话联系,让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在说话训练中得出寓意,不劳动就不会有收获,人不能靠运气过日子,既训练学生勤思,善思,妙思,又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
最后我提一点小小的建议,当蒋老师提问:“庄稼全完了,为他感到怎么样?”学生的回答:悲哀,失望,可惜等等,如果能让学生带着这种语气再来读一读,效果应该会不会更好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