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翼小盗龙骨骼样本中发现世界上最早的皮屑化石
标签:
科技科普科学 |
分类: 科普 |
国外媒体报道,小盗龙是生活在1.2亿年前食肉性、类似乌鸦的恐龙物种,它们的四肢都长有翅膀,身体覆盖彩虹光泽黑色羽毛,喜好整个吞食鸟类,简而言之,它们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恐龙。目前,科学家发现小盗龙的皮屑化石,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了解恐龙物种。
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并非只有人类存在皮屑,科学家在3种羽毛恐龙骨骼上发现微小的片状皮肤化石,这3种羽毛恐龙物种是:北漂龙(Beipiaosaurus)、中国鸟龙(Sinornithosaurus)和小盗龙(Microraptor),此外它们在一种叫做孔子鸟(Confuciusornis)的原始鸟类身体上也发现类似的皮屑。
该研究发现,这4种生物的历史可追溯至侏罗纪时期,它们都长有皮屑。
像人类皮屑一样,这些皮肤碎片化石包含叫做角质细胞的硬细胞,并结合一种叫做角蛋白的蛋白质。研究人员指出,这种皮屑化石与现代鸟类几乎完全相同,表明恐龙是脱离鳞片状皮肤,而不像现代蛇或者蜥蜴那样连续不断地脱落。
研究人员表示,恐龙皮屑揭晓了地球历史上神秘时期的关键细节,当时正值动物首次开始长羽毛。皮屑化石表明,鸟类和恐龙首次进化形成羽毛的时间是数千万年前,随着羽毛的出现,它们的皮肤也开始出现皮屑,适应羽毛的生长。
古老皮屑与现代皮屑之间一个至关重要的差异在于:在现今鸟类中,角质细胞松散地分布在大量细胞内脂肪之中,这有助于鸟类飞行时体温升高时有效降温。恐龙皮屑更密集地布满了角质细胞,这表明恐龙皮肤的降温需求较少,下步将进行深入研究(以及搜寻大量皮屑证据),证实该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