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科学,哪来“科普”?举例如下

标签:
科普科学科技 |
分类: 科普 |
所谓的“科普”,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如下:
科学普及简称科普,又称大众科学或者普及科学,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让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向普通大众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
http://p3.pstatp.com/large/616b00057f535c349489
如果科普这个词翻译成英文该怎么说呢?science popularization。这种组合感觉非常怪异。
去书店看看,我们会在一本书的后面看到书籍分类,会有科普这个分类。而去国外的书店看看,却只能看到对应的‘science ’ 这个类别……
本来就没什么科普这回事,所有的都是科学,只是叙述的方式与对象不同而已。科学家写的是科研论文,罗列很多数据和术语,而公众阅读的科学内容只是没那么多实验的过程、数据和术语而已……或者目前难以概况这样的文章,但是至少,这类的文章应该尽量避免各种错误和误解。
科学注重客观,面对公众的科学文章应该保证真实正确,尊重科研意愿,不应该只是翻译。但是目前的网络很多文章让人哭笑不得。
举例如下:
http://p3.pstatp.com/large/616d000461e656229215
什么是古生物的DAN?
标题:缅甸发现最古老琥珀距今约一亿年 远古生物DAN将被提取
链接:http://www.sxdaily.com.cn/n/2016/0304/c322-5831421.html
正文中,缅甸的“缅”字也忘了写,DAN 是什么?什么“蛋”?应该写成DNA。“早白垩纪”这种说法也不对,应该是“早白垩世”。该文避重就轻,与原文的观点几乎是毫无关系。
这个文章明显是引用的
链接:http://news.21cn.com/social/shixiang/a/2016/0303/23/30706301.shtml
这里也是 DAN
所谓的文章来源是:“一篇名为《古老琥珀中的秘密在流失》的研究成果已于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其实,查阅原文,Science,2016年2月26日刊出的第351卷,第6276期第926页有一篇名为Trading away ancient amber’s secrets (正在卖掉的远古琥珀秘密)。该文谈到了缅甸琥珀的科研意义,但是却因为不断扩大的商业活动,面临资源枯竭,从而呼吁采取相关措施。文章和琥珀中生物的 DNA 根本就没关系,也没有任何提起,而文章所强调的内容,比如琥珀交易对科研工作的恶劣影响这方面内容,在各种中文报道的文章里也没有提及。
http://p1.pstatp.com/large/6171000036220e5b951b
4亿多年前有什么鸟?
标题:江苏现“鸟中熊猫”震旦鸦雀 有4亿5千万年历史
链接:http://news.xinmin.cn/shehui/2015/07/18/28163025.html
让人糊涂的报道。这种鸟非常稀有,可能的确是某种活化石,但是和鸟类化石完全没有关系啊!更谈不上有4亿多年的历史!4.5亿年前,陆地上可能还什么都没有呢,最低等的苔藓、地衣以及真菌类才开始登陆。
难道只是翻译吗?
http://p1.pstatp.com/large/616d000467b2adeffb44
再看看相对权威的“科学网”
标题:科学家对发表论文时间越来越长深感不满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2/338964.shtm
此文最后有原文链接
http://www.nature.com/news/does-it-take-too-long-to-publish-research-1.19320
原文标题为:
Does it take too long to publish research?(发表研究成果时间太长吗?)
从标题就看出差别了吧?!中文部分感觉有些挑动情绪,而原文资料很多,各种统计与分析也非常充分,但是翻译成为中文的部分却是节选和经过删减的。而且有些翻译实在生硬,仅举一例。
http://p3.pstatp.com/large/616b00057e5afc0c8375
原文:One way for biologists to accelerate publication is by embracing preprints.
科学网译文:对于生物学家来说,加速论文发表的一种方法是拥抱预印本
拥抱,如何拥抱?我们需要怎么样的理解里才能懂得这样的句子呢?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根据链接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