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集齐两只猴宝宝,就可以克隆一个“我”?克隆人还会远吗?
标签:
科技科普科学 |
分类: 科普 |
最近刷屏的生物,除了一直以来的你家蛙儿子,又新增两只可爱的小猴子,但这两只小猴子的意义,可远不止是在你的朋友圈里卖个萌~
http://p1.pstatp.com/large/5e70000296b17c62f972
北京时间2018年1月25日,由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蒲慕明领导的研究团队在Cel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Cloning of Macaque Monkeys by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的研究成果,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了猕猴。消息一公布,刷爆各大媒体及社交平台。
http://p3.pstatp.com/large/5b5b000490c99f020fe6
克隆猴“中中”于2017年11月27日在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非人灵长类平台诞生,12月5日第二只克隆猴“华华”相继诞生,两只克隆猕猴均为雌性。在科研人员的精心护理下,目前两只猴宝宝的各项身体指标均正常,状态良好。
http://p3.pstatp.com/large/5e6f0002981ded29e893
http://p3.pstatp.com/large/5b5b000491324539b32a
克隆,复制品?
克隆,又称为无性繁殖技术,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的个体或种群。
通俗来讲,有性生殖是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后代一半的遗传物质来源于父亲,另一半的遗传物质来源于母亲。但是,克隆的后代遗传物质全部来源于一个体细胞(遗传物质只来源于一个亲代),相当于一个亲代的复制体。
http://p1.pstatp.com/large/5b5c00043571533b3d51
克隆技术分多种,其中胚胎分裂技术原理类似于双胞胎的产生,但是技术简单且成活率较低。目前大多数科学家进行动物克隆使用的是体细胞移植技术(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即将卵细胞的细胞核去掉,再将一个成熟分化的体细胞的细胞核取出并显微注射入去核的卵细胞中,重构后的卵细胞继续发育,最终形成与细胞核供体具有完全相同遗传特征的动物模型。
最经典的体细胞移植技术的应用是1996年的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当时震惊了整个世界。
http://p9.pstatp.com/large/5e700002998e3661ee8d
克隆羊多莉是通过移植一只母羊B的乳腺细胞核到另一只母羊A的被摘除细胞核的卵子细胞中发育,再将体外培养的胚胎植入代孕母羊C分娩得到。它证明了一个哺乳动物的特异性分化的细胞也可以发展成一个完整的生物体。
http://p1.pstatp.com/large/5b590004c854121667a0
克隆猕猴VS克隆羊
距离克隆羊多莉问世20多年了,也因为这项研究牵涉到的种种伦理问题,克隆这个名词渐渐远离人们的视野。尽管在那之后,克隆牛、鼠、猪、猫、兔、马、狗、狼等相继出现,但也都是不温不火,昙花一现。为什么克隆猕猴的出现再次引起震惊,刷爆我们的朋友圈?
http://p3.pstatp.com/large/5b590004ca00f4e6b352
让我们来梳理下,克隆猕猴与1996年克隆羊多莉以及其他克隆动物究竟有什么不同:
1. 物种不同
猕猴属于非人灵长类动物,与人类有着最为接近的生物学特征,是科学研究最理想的动物模型。羊与人类的亲缘关系较远,虽然普遍用于科研研究,但是得到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http://p3.pstatp.com/large/5b5a0004b90feabd55b0
2. 卵细胞获取的难度
与羊等哺乳动物相比,猴子卵细胞的获取存在困难,由于存在超数排卵效应,即使用激素进行超数排卵处理,最终获得的卵母细胞数量仍然有限。另外,SCNT本身存在缺陷,灵长类体细胞核对SCNT有抗性,使其重组胚胎的成功发育率很低。
3. 克隆猕猴成功的优化
与克隆羊多莉的产生不同,克隆猕猴的研究人员向卵细胞导入了表观遗传的调节因子:KDM4D和TSA,以此启动胚胎发育的功能基因。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有助于打开染色质,启动多能性基因的表达,促进重编程。
4. 使用体细胞类型不同
克隆羊多莉细胞核的供体是乳腺细胞,而克隆猕猴细胞核的供体是流产猴胚胎的成纤维细胞。
http://p1.pstatp.com/large/5e6f00029ddb302d1bc8
图:克隆猴的简易流程图
克隆猕猴问世的意义
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主任孙强指出:我们克隆出的猴子模型可被用来研究很多灵长类生物学问题。此项研究技术能帮助科学家制备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猴子,并对克隆猴的基因按需编辑,为研究人类脑部疾病、癌症、免疫或代谢紊乱等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模型,还可用于测试相关的治疗药物。
蒲慕明院长也表示,克隆猴出于对人类医学价值的考量。猴子作为动物模型具有其他动物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且,这项克隆技术使得短期内(约9个月)就能获得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一代动物,实际上既可以减少动物的使用量,也可以保证科研研究过程中实验动物的同一性。构建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研究人类疾病,克隆猕猴将发挥重大作用。
科研人员表示,克隆猴将首先用其开展脑疾病研究。
http://p9.pstatp.com/large/5e7000029f9f14d92a75
克隆猴来了,克隆人还会远吗?
这是大部分吃瓜群众所担心的问题,毕竟克隆人涉及到复杂的伦理问题。首先要说明这项动物研究工作严格遵循了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国际指南。
蒲慕明院长也提到,体细胞克隆猴技术的突破,应该说明克隆人的技术障碍已经去除,但是做克隆猴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建立动物模型来帮助人们来理解大脑,治疗人的各种疾病,没有必要进行克隆人研究,同时社会伦理也不允许。
所以,还是先收起“人类克隆”的担忧,尽情沉浸在两只小猴子萌萌哒的颜值中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