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首次发现最早的共生蠕形动物, 5.2亿年前的吸盘古宿虫

(2017-09-18 12:09:01)
标签:

科技

科普

科学

由云南大学―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英国莱斯特大学和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在《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杂志上发表了题为“Host-specific infestation in early Cambrian worms”的论文。该研究报道了目前已知最早的共生蠕形动物,并首次发现了共生关系中宿主特异性和宿主转移两个重要生态特性的最早化石记录,进一步揭示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是侯先光教授团队研究世界自然遗产“澄江生物化石群”的又一重要成果。

http://image.uc.cn/o/wemedia/s/upload/2017/daedb1523ff88dee639aaba1c28f7940x700x467x21.jpeg;,3,jpegx;3,700x.jpg5.2亿年前的吸盘古宿虫" TITLE="首次发现最早的共生蠕形动物, 5.2亿年前的吸盘古宿虫" />

​寒武纪早期动物门类的辐射演化(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是以生态多样性迅速增加为表象的生物演化事件,是现代海洋复杂生态系统起源的根。动物之间的共生(包括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和寄生)是现代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态关系之一;但由于共生现象很难保存为化石,整个地质历史时期关于动物共生的化石证据极其稀少。1984年发现的澄江生物化石群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多门类后生动物软躯体化石群,是研究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海洋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地质记录窗口之一;此前曾发现了很多重要的生态现象,比如节肢动物的集群行为(2008, Science),节肢动物成体和幼虫之间的食性分化(2014, Nature Communication)等。

http://image.uc.cn/o/wemedia/s/upload/2017/1b85dafa7497299d3d1dd40a498dc264x700x352x58.jpeg;,3,jpegx;3,700x.jpg5.2亿年前的吸盘古宿虫" TITLE="首次发现最早的共生蠕形动物, 5.2亿年前的吸盘古宿虫" />

此次,丛培允研究员(第一作者)、马晓娅研究员(通讯作者)、翟大有副研究员以及侯先光教授等人发现了一种附着在其他蠕形动物身体上的疑难化石,命名为吸盘古宿虫(Inquicus fellatus)(图-1,2)。古宿虫身体也呈蠕虫形状,大小只有3mm左右,身体结构简单,最显著的特征是保龄球瓶状的身体、尾部的吸盘和贯穿身体前后的肠道。古宿虫最令人惊奇的地方在于其以群体形式吸附在晋宁环饰蠕虫(Cricocosmia jinningensis)和中华马房古蠕虫(Mafangscolex sinensis)身体上。后两种蠕虫动物是澄江生物化石群中比较常见的化石种类,但到目前为止,也仅发现了7块吸附有古宿虫的标本。研究人员通过进一步检查澄江生物化石群十多种蠕形动物的几千块标本,确认了仅有晋宁环饰蠕虫和中华马房古蠕虫被古宿虫吸附(或者有它们附着的痕迹),表明古宿虫具有一定的宿主特异性(即感染特定的宿主)。晋宁环饰蠕虫和中华马房古蠕虫亲缘关系比较近,且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位,从而使得古宿虫得以在这两个不同的宿主之间进行转移。

寒武纪早期海洋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及其起源是生命科学领域和地球科学领域共同关心的重大科学命题。丛培允研究员等人的研究表明,作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最重要的化石记录窗口,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科学发现之一’的澄江生物化石群将持续为这一重大科学命题的研究提供证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