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2018-02-16 13:43:51)
标签:

杂谈

分类: 家长论坛

一、 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激发交往愿望。
蒙台梭利认为:“要帮助幼儿发展,我们就必须给他提供一个使其能自由发展的环境。”而轻松的心理环境、丰富有趣的物质环境,正是激发幼儿自主交流,合作分享的前提条件。
1、轻松的心理环境是激发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基础。
《纲要》中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有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在心理环境的创设中,支持是帮助孩子实现交流的保障,鼓励则可以调动孩子参与交流活动的积极性。因此,一个轻松无压力的语言环境是调动幼儿表达、交流的内部动机的必要条件,幼儿在自主、自由的氛围中,有话愿说,有话敢说。幼儿愿说了,老师则成为他们的热心听众,在倾听中了解幼儿,适时地给予积极的回应和指导,并注重与幼儿的互动,使他们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建立起与他人的交流情境,产生社会交往和互动的过程,促使其学到和掌握更多的交往语言,从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2、和谐的物质环境是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保障。
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影响他们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物质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由于儿童期各方面发展具有明显的不成熟性,他们对成人有着更为强烈的依恋,需要成人给予更多的抚慰和关爱。因此,一方面,教师可将室内环境布置得温馨而舒适:柔软的靠垫、温馨的窗帘、低矮的桌椅,尽量给孩子一种安全感。另一方面,教师要像母亲般地爱护他们,说话轻一点。动作柔一些,使孩子产生安全感,并对教师产生依恋,使孩子更愿意主动亲近教师,自主自愿和周围的人和事物进行交流,促使幼儿形成分享、同情、合作、帮助、谦让、亲情、友情、关爱等亲社会的行为和举动。
二、 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情境,营造合作氛围。
游戏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它通过虚拟情景以再现成人的社会经验与人际关系,从而使幼儿达到认识周围世界的目的。通过创设角色游戏和区角活动情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能力和水平。
1、以角色游戏为载体,激发幼儿的分享行为。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家”是他们主要的生活场所和最熟悉的地方,也是幼儿觉得安全的地方,因此创设了温馨而舒适的“家”的环境和氛围,有利于幼儿间轻松、自然地交往和表达。一个“到娃娃家做客”的新游戏场景,让幼儿模仿“家”中的角色在活动中与人交往,教师开始则以客人的身份引导幼儿游戏。如:先轻轻的敲门问:“家里有人吗?我是xx”,再向“主人”问好,而“主人”则热情地招呼“客人”,说:“请进、请坐、请喝水”等,。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幼儿学习了交往语言、友善待人,发展了亲社会行为。通过游戏情境,使幼儿身临其境,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体验助人和被助、爱人和被爱、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2、以区角活动为媒介,帮助幼儿疏导不良情绪和行为。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由于受到知识水平和经验的局限,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小班孩子,他们可能无法正确处理,从而出现一些不适当的行为。我们在注重正面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同时,引导幼儿的不适当行为同样重要。对于幼儿来说,让他们学会合理宣泄,也是预防不良行为特别是攻击行为的有效方法。通过适当合理的途径将心中压抑的不良情绪释放出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新颖多样的区角活动来:如通过设立“健康宝宝聊天室”、 “心里话园地”等区角。幼儿在这些场合可以毫无压力,和自己的好朋友说说心里话,可以和自己喜爱的绒毛玩具说说心里话。
三、组织开放、互动的教育教学活动,提升亲社会行为的水平。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隐含着教育契机,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应合理渗透在一日活动中。如晨间接待时,教师与幼儿主动问“早”,培养幼儿亲善的行为,又如:在语言教学游戏“请到我家做客”中,幼儿先通过看表演的形式知道了如何接待客人,如何做客人,并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礼貌用语:“你好、请进、请坐、谢谢、我和你一起玩玩具好吗?再见,欢迎再来!”等礼貌用语,紧接着让他们扮演角色进行游戏,此时幼儿的心情可想而知,他们合作、交往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大大地激发出来。对表现正确的幼儿进行肯定、赞赏、鼓励,使幼儿产生自豪、羡慕、向往、愉快的体验;对做了不符合亲社会要求的行为,如同伴间遇到矛盾小事争吵等现象,教师及时进行指出,使之改正,将负面的道德情绪体验转化为积极、健康、肯定性的亲社会行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如何安排寒假
后一篇:如何防止感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