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驭单位里的强臣,领导都使用了哪些分割之术?
(2025-09-23 14:47:32)
标签:
财经军事历史文化杂谈 |
驾驭单位里的强臣,领导都使用了哪些分割之术?
在国内职场,你想干成一些事情,就得先有顶帽子,而这个帽子就是权力,有了权力才能有势力,也才能凝聚壮大势力,所以,势力其实是有多少人愿意跟你混、有多少人愿意卖你面子。
有因此,职场中,权力与势力往往是一体的,大领导如此,小领导亦是如此,封建时代,作为大领导的皇帝需要权势,其它臣僚也需要权势,如果权势与位置存在错配,作为大领导的皇帝对下属臣僚进行削权就会立马到来。
鄙人曾经强调过,当领导的,如果眼看你的权势步步逼近于他,领导反而对你客气有加、赏赐有加,这对你来讲并非是好事,反而说明大领导要对你动手了,身死道消就在眼前,如果领导还能够对批评惩处,至少说明你的生命可能是安全的,甚至还有重新再来的机会,所以,不要以为领导对你好,就一定是好事,需要看你的位置以及匹配的权势是否错配。
真正高明或者说文明有手段的领导,其为了组织长久稳定考虑,为了下属功臣的长远利益考虑,最大的原则是不使上下级之间直接冲突对立,也就是说,当领导的要先保护下属臣僚为要。
刘邦夺取天下之后,其在内部管理,尤其是对待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方面,可谓是良苦用心,向社会公布诏令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此番言论即是为维持其刘氏正统统治的需要,也是为了保护功臣宿将,提前设置障碍,其实也是提前做好预防,铺好缓冲区,就如经理不会与老板冲突,但副总则很可能与老板冲突,没有距离的人际或职场关系,必然发生冲突的几率极速上升。
为维持组织稳定、为维持权力稳固、为保护下属臣僚、功臣,领导便不得不对下属职员进行削权去势,当领导的要懂得如何削权去势,当下属的更要知道领导削权去势的权术逻辑。
1、收归并列
能对领导构成威胁的下属,不是因为其位置,也不是因为其占有位置而得的组织权力,更重要的是其势力的存在所导致,下属在其权势的屏蔽之下,领导直接动手,一来可能没有合适的机会;二来如动起手来,未必有胜算。
如此,玩曲线救国就是领导的必然选择,对下属的部下进行拉拢,主要是对下属的部下给予实际性的重用,并且将下属的部下的权位提升到与下属并列的高度,这一点才是致命的,当你与你曾经的领导可以平起平坐,且背后还有大佬为你撑腰,很快你必然会一边倒向大领导一边,且主动与曾经的领导进行对抗,乃至于搞掉曾经的领导,这就是人性。
2、管事分权
资源是一种权力,权力也是资源的一种,做事处事管事更是一种资源与权力,所以,领导对事权的分配,其实是对单位组织权力架构的重新分配的一种形式,掌握了对单位各类事务的处置权力,就产生了控制他人以及影响他人的权力。
此招术也是领导常用的权术,三国时期,吴国国主孙休,为避免重蹈覆辙,预防其帝王被废的局面发生,遂将权臣孙绫所管辖的各类事务,分出一部分给其兄弟孙恩管理,通过事务管理的分隔,导致孙绫的权力被削弱,以达到稳固其帝位的局面。
3、高位缺失
领导权势地位的影响,主要在于关键部门、关键岗位、关键人员的加持,只要这些关键的部位与人掌握在领导手里,其地位与权力就是稳固的,也因此,领导以下的人员的权力以及资源不能高度集中,哪怕是某一个方面的权力或资源,只要这些属于关键资源或权力,都不能集中在领导以下的人员手里。
宋太祖赵匡胤从政变兵变中来,深知掌握军队尤其是禁军,在政变中的巨大作用,其得位之后,对禁军最高统帅的位置始终长期空缺,转而使用级别低一些的人员主持管理,其它各司由其亲自统领,不论是军队还是行政,其高位缺失的结果,必然是老板一家独大,集权于一身。
4、离散党羽
任何权臣的势力来源,都是因为其党羽的加持,为避免过激反应,当领导的,通常可以选择从权臣周围的党羽下手,杀的杀、调离的调离,降职的降职,这种手段的好处,犹如温水煮青蛙,多数情况下,权臣不会轻易产生过激反应,也就避免了直接的过激冲突。
在权臣党羽被处理的差不多之时,便可向你发难,至于如何发难?一是向社会公布其罪名罪恶,与此同时以雷霆之势,进行暴力镇压,西汉时期的外戚霍光家族,汉宣帝便是使用此术,分散霍氏家族的势力,从而一举剪灭外戚霍氏专权的危害。
关注微信
职场问题咨询解疑(VIP会员招募)
关注顾问【叶大师】微信:quanmouguwen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