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出了问题,在领导没有定罪责属谁之前,你都可能成为上司猎杀的对象

标签:
财经军事历史文化杂谈 |
单位出了问题,在领导没有定罪责属谁之前,你都可能成为上司猎杀的对象
是人就会犯错误,在职场,只要做了工作就可能会出现问题,但事情发生了,就一定要有人承担后果,古有替罪羊之说,即替人受过之人,这在犹太教以及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皆有记载(如孟子)。因此,组织内,领导通常是不能犯错的,至少不能犯致命的错误,否则就得有人顶罪,毕竟领导无论从自身角度或者从组织下级人员角度考虑,领导代表的是整个组织的希望与发展方向,可以说这是战略层面的问题,领导不能有错,否则下级人员又为什么要跟领导混?而领导又拿什么来巩固稳住自己的统治地位。从这一点看,领导在出了错误抓替罪羊,不仅是为了所谓面子、权位,在某种意义上也代表了组织发展的实际需要。
古代有所谓帝王发布罪己诏,但这绝对是没有其它办法可用的情况下才会使用,比方说事情太大了,抓所谓替罪羊已经不管用。当然这种,罪己的权术有一定的效用,但用多了则不仅没有利,反而会有巨大的负面影响,因为如果领导有事就将罪责归己,久而久之,下级人员以及群众就会真的认为你这个领导却是没有本事,确实该下台了,一次用可以收揽人心,多次用,则人心背景,曹操在北征乌桓途中,惊马踩踏路边粮食,假意自裁,但郭嘉以割发代首为由,替曹操解围,这种事情如果多发生几次,曹操再割发代首,就已经不管用了,可能真的就要自裁。
那么,领导自己不能有错,通常会有三种策略化解:一是文过饰非,通过软硬兼施的办法,强行将自己的问题,说成是自己的成绩;二是在工作中出了问题后,领导并不会聚焦于这个问题,而是在问题暴露之前,争取干件大事,上个大项目,以功劳的光辉来掩饰或抵消在此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三是无计可施之下,只能弃车保帅,将问题推给下级人员,以其替领导顶罪。在单位内,日常行事中,通常领导会以何种形式找替罪羊,或在哪些工作场景就会首先想到替罪羊,以下详情分析。
1、集体决议
独断专行,能够独揽大权,这是领导所为此拥有的好处,但如果出了问题,即便领导找到了所谓的替罪人员,但不免在声誉上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在很多时候,领导的独自决策错误,并没有预先选择好定罪人员,或者根本无法顶罪的情况下,领导只能自有承担所有后果,甚至丢了乌纱,因此,为保官位,领导没有重大决议,均已集体研究为名,看似压缩了自己权力,给其他人员放权,实则只是通过集体决定来抵挡由此可能带来的上级责罚,但背后仍旧是领导在操作掌控大权,最后是领导权位稳固,大家检讨检讨后,则不了了之之,这或许是对法不责众之术的最好诠释。
2、卸磨杀驴
有组织,就有派系,有派系就有所谓的利益集团,也因此有了支持者与反对者,对支持者拉拢,对反对者打击,要知道,在职场反对你的人,不仅有同级别人员,也有你的上层领导或你的下级人员,即便你是大领导,反对你的人员也依旧存在,即在组织架构的名义上,部分下级人员同样会对你表示各种反对,因此,领导会启用一些人员,对反对者进行打击,待制服反对者后,如果激起了民怨则可顺利成章处理掉这些打手,如果没有民怨,领导甚至会暗中煽动民怨,以此作为处理这些干了恶事的人员,武则天上位,利用来俊成等酷吏就是此术应用的结果,酷吏都是实干家,但酷吏如果坏事干多了,也就危险了。
3、误解有罪
下属向领导邀功,是职场常态,无论是否为直接参与人或策划者,只要事情办成了,稍微能够与此事粘上点边的部门或人员,都会想法设法与自己挂上钩,以图分一杯羹。当领导交代与你做某个项目时,自以为领悟透了领导的意思,干得很好,迫不及待想找领导表功,但却误解了领导真实意图,犯了南辕北辙的错误,结果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招致上级领导怪罪,这种情况下,只能先找顶罪人员,暂且将上级领导应付过去了事,否则,对上级领导没有任何交代的话,这个事情就收不了场,在职场出了事,就一定要有人背锅,这是铁律。
当然,还有其它,但暂且不表。
关注【叶大师】微信:quanmouguwen
叶谈已出作品集:
《权术玩家》
(最新力作,非公号文章)
《鬼谷妖刀》
《鬼谷政治权术手册》
《王道钻营术》
《官术内幕》
《霸道破局》
《易谋略》
《强道的职业逻辑》
《大国机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