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审计学原理》的总结与复习

(2016-12-23 22:21:38)
分类: 本科课程辅导与论文指导

 周友梅

《审计学原理》以审计专门人才培养模式为导向,全面介绍审计的理论和方法,是审计学专业入门的专业课,遵循理论适度够用,强化实践应用的原则,以审计活动为主线,培养学生具有较系统的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主讲教师周友梅教授。今年的《审计学原理》课程的学习、复习与巩固,重点复习、掌握以下共10章的知识点。

http://s11/bmiddle/006z8PgGzy77q9buByWaa&690

1.绪论

    1.1  审计的分类标准与类型

    1)了解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外部审计、事后审计、就地审计的概念

    2)审计的分类及其分类标准

    1.2  CPA教材关于按照审计的内容和目的分类为 :

         财务报表审计 、合规性审计 、经营审计

    1.3   审计的演进

    产生的原因:两权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

    审计一词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时间

    政府审计发展的主要事件:宰夫、御史大夫

    民间审计产生的主要事件:谢霖、会计师暂行章程  

2.审计主体

    2.1 内部审计的定义及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体制类型:4种体制类型)

    2.2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主要组织形式3种)

    2.3 国家审计机关的组织设置类型

    2.4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的行政责任 :警告、暂停执业、罚款 、吊销CPA证书

                      3.审计职业规范体系

    3.1 经济利益如何影响独立性的判断?(案例分析题)

    3.2 与审计客户发生雇佣关系影响独立性的情况 (案例分析题)

    3.3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及有关独立性规定的情况(案例分析题             学习指导书:(五)案例分析题:24 题。  

4.审计过程与审计方法

    4.1  政府审计过程:审计组应当在实施审计3个工作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民间审计工作过程包括的环节

    4.2 注册会计师审计方法的演进:账项基础审计 、制度基础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 

    4.3  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影响审计效率的风险:信赖不足风险、误拒风险

影响审计效果的风险:信赖过度风险、误受风险

4.4 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向关系,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

5.审计目标与审计计划

     5.1  认定

    1)与所审计期间交易事项的认定及相关审计目标 ★:(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

    2)与期末账户余额的认定及相关审计目标★:(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3)与列报披露的认定及相关审计目标: ★ 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

     5.2  理解掌握:截止 、发生 、完整性

6. 审计证据与审计底稿

       6.1  审计证据的类型、审计证据可靠性判断的基本原则★

       6.2  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证据的两个重要特征

       6.3  审计证据证明力

       6.4  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的关系

       6.5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报告日后60天内)

       6.6 审计工作底稿的保存期限(至少保存10年)

       6.7 审计工作底稿修改或增加时,应当记录下列事项 :

       11.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理由;

       2)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时间和人员,以及复核的时间和人员。

7.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7.1 审计风险的概念、审计风险模型

       7.2 重要性概念  

       7.3   理解审计重要性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P 172  

       7.4   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如何确定 ★

       7.5  重要性的两个层次  

       7.6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

       7.7  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8. 内部控制

       8.1   内部控制的概念、目标 ★

       8.2   内部控制五要素及其所包括的内容  

       8.3   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关系     

      构建了以控制环境为基础、以风险评估为环节、以控制活动为手段、以信息与沟通为条件、以监督为保证,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五要素内部控制框架。

9.风险评估与应对

      9.1  风险评估程序的概念与目的 ★

     风险评估程序的目的是注册会计师依据实施这些程序所获取的信息,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9.2   进行风险评估程序的审计程序(方法)4

     9.3   控制测试的含义与目的★

    控制测试的目的是测试内部控制在防止、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有效性。

    9.4   实质性程序的概念与目的 ★

    实质性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类型。       

9.5   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的区别和联系 ★

      1)区别:阐述概念与目的

      2)联系:在审计工作中,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针对评估的结果采取进一步审计程序。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控制测试的结果影响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确定。

10. 审计报告

     10.1  CPA审计意见类型 

      5种:(1)标准的无保留意见

             2)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

             3)保留意见

             4)否定意见

             5)无法表示意见 

      10.2  CPA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所需要同时满足的条件 ★

      10.3  审计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1) 审计报告的内容:(9个要素及要求)

      2) 审计报告的格式:(各要素的排列情况)

      10.4  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出具情形和报告格式、撰写 ★

      10.5  审计报告是重点:一是考根据提供审计报告,判断其审计意见类型; 二是分析审计报告存在哪些问题。 

      10.6  诊断各类型审计报告所存在的问题 ★

    1要素是否具备完整

    2) 报告收件人的全称                              

3)审计报告的引言段应当说明被审计单位的名称和财务报表已经过审计,并包括下列5项内容是否齐备。

    4)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表述是否完整

    5)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应当说明的几项内容是否完整。

    6)审计意见段的表述是否合理

    7)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

    8)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和盖章

    9)报告日期

      10.7 管理层和治理层对财务报告的编制责任                   

http://s15/bmiddle/006z8PgGzy77q9fOArk6e&690
文竹居士  2016年12月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