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小二班小涵幼儿观察记录(户外)
(2017-06-14 21:16:41)分类: 观察记录 |
索道探索篇
幼儿姓名:小涵
年龄:5周岁
班级:小2班
观察教师:朱老师
观察日期:2017.6.9
观察时间段:15:05-15:08
客观描述片段1:一次尝试——缩腿
小朋友们来到冒险山坡,冲上山坡,在索道后面排好队,小涵排在第三个,看着排在第一个的小凡说:“快呀!”小凡拉住索道的手环,说:“别急别急!”说完脚一蹬,腿一缩,人滑了出去。小凡停住后,左手拉着手环把手环拉了回来,交给小瑄。小瑄脚一蹬,腿一缩,滑了出去,小涵看着小瑄滑出去了,蹦跳着拍手,叫:“好!”等到小瑄把手环交到小涵手里后,小涵立马接过手环,拉住手环就滑了出去,没有滑多远就停住了,“怎么回事啊?”小涵看着不远处排队的小朋友,皱着眉头问道。“大概是你腿没有缩起来吧,”小翔边把腿往上抬边说,“要把腿这样缩起来。”小涵一边看着小翔的动作,一边把手环拉回来,说:“我可以再试一次吗?”小翔和排在后面的小虞都点点头。小涵拉住手环,腿用力缩起,这次划得远了一些。
观察时间段:15:10-15:13
客观描述片段2:二次尝试——蹬腿
小涵排到队伍的最后,看着前面正要拉好手环起滑的浩浩,喊道:“浩浩,加油!”浩浩小心地拉好手环,眼睛往下看了一下,立马抬头,腿缩起来,人滑了出去,但在半坡就停住了,“怎么回事?”浩浩说。小涵跑到队伍前面,大喊:“浩浩,你的腿要用力一蹬,这样才能出去。”浩浩拉着手环回到坡上,拉好手环,这次他还是小心地腿一缩,没有蹬腿。“浩浩,不要害怕,很好玩的。”小涵又大嚷到。阿姨走过来说道:“浩浩,我来帮你推一下,你感觉一下啊。”浩浩点点头,拉好手环,阿姨手扶手环上面的绳子,用力一推,浩浩滑出去了。小涵站在队伍里探着头叫到:“哇,滑的好远。”浩浩在离终点一米左右的地方停下了。“为什么阿姨推了还滑不远呢?” 小涵摸着脑袋说到。
观察时间段:15:14-15:17
客观描述片段3:三次尝试——重力
小涵问:“下一个谁啦?”轩轩说道:“是我了。”小涵大喊:“轩轩加油!”轩轩拉着手环,脚一蹬,腿一缩,一下就滑到了底。小涵看着滑到底正在把手环拉上来的轩轩,问:“轩轩,你怎么这么厉害,怎么滑到底哒。”轩轩摸摸脑袋,说:“我也不知道啊。”小涵拿住手环,说:“我也试试。”说完,腿一蹬,脚一缩,滑出去了,但是没有到底就停下来了。小涵皱着眉说:“啊呀,到底怎么回事啊。”这时,小杰走了过来,接过小涵手中的手环,说:“我也来试试。”小杰腿一蹬,脚一缩,一滑滑到底。周围几个正在看的小朋友都凑到前面,小瑄说:“小杰也能滑到最后。”浩浩说:“他们好厉害,为什么我们不行呢?都是这么滑的。”佳云说:“问问老师吧。”小涵说:“会不会他们太重了,我们轻。”我听见他们的讨论,说:“你们可以一个重点的和一个轻点的小朋友用一样的方法滑一下,试试看。”小涵说:“我轻,我来。”轩轩说:“那我也来。”两人一边一个抓住手环,腿一蹬,脚一缩,滑下,轩轩滑倒了底,小涵没滑到底。小涵说:“中班哥哥姐姐跟轩轩一样,他们都能滑到最后,看来真的是重才行,我们太轻了。”
分析:
片段1:
冒险山坡上新建了一个索道,小朋友们都很感兴趣,小涵来到山坡后,就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在索道后面排队,虽然是第一次集体玩,但一些人在放学后已经玩过了,知道玩索道的基本方法,先拉住手环,再滑出去。
小涵在第一次玩索道时,因为腿没有缩起来而失败,在知道正确的方法后,她向同学提出再试一次的申请,大家都答应了。说明,小涵的社会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好,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意愿。她愿意再次进行尝试,说明她有一定的探索精神,想要再次尝试,同时在成功的二次尝试中,她的身体运动智能得到了发展。
片段2:
浩浩想要玩索道,但也有些害怕,在滑出不远后就停住了。小涵作为旁观者敏锐地发现:浩浩在滑出去的时候没有蹬腿,给自己一个向前冲的力,才会很快停住。于是大家一起帮助浩浩滑行,阿姨也加入进来,帮助浩浩推了一把,让他感受一下其实滑索道并不可怕。但是,小涵再次发现了问题:为什么阿姨帮助浩浩推了一把,还滑不远呢?小涵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个会思考的大脑,她总是能发现一些别人注意不到的问题,小涵的思维能力在观察游戏、发现问题中不断地发展。
片段3:
小涵想起之前中班哥哥姐姐能滑下索道,联系现在的情况,得出了中班小朋友比小班小朋友重,所以他们能滑到底的结论。说明她不仅善于思考,还会举一反三。
对策与建议:
1.《指南》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游戏中,教师要适时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实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指南》语言领域目标2: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教师在一日生活中都要注重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引导幼儿完整回答问题,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3.为幼儿创设游戏问题情境,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
4.教师在幼儿不能自己解决问题时要及时介入,给予适当的提示,给幼儿一个思考的方向,但不能包办代替,要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自己尝试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