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B13教师公开课 |
《蝉》教学设计及反思
廖恒佳
【教学目标】
1.学习科学小品的基本特点:采用文学性语言介绍说明对象的写法。
2.认真收集、分析、筛选和提取相关信息,领会本文独特的说明顺序。
3.感悟作者在文中寄托的对蝉深厚的感情,理解作者在对蝉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科学小品文的特点,感悟作者在文中寄托的对蝉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对蝉的描述中所寄寓的深厚感情,激发对《昆虫记》的阅读兴趣。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蝉
唐·虞世南
垂緌(ruí)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jiè)秋风。
拉封敦的寓言《蝉与蚁》
整个夏天,蝉不做一点事情,只是终日唱歌,而蚂蚁则忙于储藏食物。冬天来了,蝉为饥饿所驱,只有跑到它的邻居那里借一些粮食。结果他遭到了难堪的待遇。
骄傲的蚂蚁问道:“你夏天为什么不收集一点儿食物呢?”蝉回答道:“夏天我歌唱太忙了。”
“你唱歌吗?”蚂蚁不客气地回答:“好啊,那么你现在可以跳舞了。”然后它就转身不理它了。
蝉给大家的第一印象是——吵闹,那么它们的一生到底在吵闹、歌唱些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法布尔去走进蝉的一生。
二、 整体感知
1.本文是一篇“本文是带文学性的说明文”,那么首先它的本质还是说明文。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蝉,它向我们介绍了蝉的哪些方面呢?
预设:蝉的地穴和蝉的卵。
2.这两个小标题能概括文章的两个部分吗?第一部分除了讲蝉的地穴还讲了什么?
预设:蝉脱壳的过程。
追问:这个过程之后,蝉就由幼虫变为了成虫。那第二部分呢?
预设:蝉产卵,然后孵出了幼虫。
3.为什么作者要从蝉的幼虫开始写,而不从卵开始写呢?
不仅打破了一般说明文的常见顺序,而且通篇首尾照应,回环精巧,给人极强的整体感。更重要的是,这一构思充分兼顾到读者认识中的盲区,法布尔以大半的篇幅浓墨重彩的介绍了蝉不为人知的“幼虫”“蝉卵”时期,将读者熟悉的“成虫”阶段一带而过。
三、 体会科学性
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就是准确、严谨。文中的的哪些句子体现出了这些特点呢?(圈点勾画,做好旁批)
科学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用词精准:“约”“大都是”“大概”……限制性词语
思考:文中这些准确的数字从何而来?你能想象一下法布尔观察的画面吗?
四、 感受文学性
《昆虫记》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文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它的文学性。(提示:找文中运用修辞与描写的句子)
预设:
1.拟人
在落地之前,幼虫就在这里沐浴阳光,它蹬蹬双腿,试试力气,系着安全带懒洋洋地摇晃着。
这个像跳蚤一般大小的小生命,新生的肌肤柔嫩无比。
它的身体悬挂着,只要有一点微风,就摇摆不定,它准备着在空中翻个跟头降落世间,我从没见过比这小小的体操家更奇特的表演了。
2.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找出动词,重读)
3.富有情感的句子
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厌烦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出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几组对比?)
五、 理解作者情怀
再来读刚开始展示的虞世南的《蝉》。通过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暗示出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在虞世南笔下,蝉是他比拟的对象,是他的“参照物”。而法布尔的《蝉》则不同。“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这是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已明确的他和蝉之间平等、亲近的关系。法布尔不仅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其对蝉长期、大量、细致的实地观察过程中,他不仅是蝉的世界的发现者、研究者,更是蝉的密友、代言人,他分享蝉成长的喜悦、担忧蝉环境的严酷、感叹蝉新生的脆弱。读《蝉》,我们能感受到昆虫世界和人类情感始终息息相通、水乳交融。在《蝉》中,你很难分辨法布尔是通过蝉的世界写人,还是以人的视角写蝉。
法布尔在《昆虫记》卷二中所说给出了最好的答案:“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
【作业设计】
B层次:完成作业本任务一与任务二
A层次:1.完成作业本任务一、二、三。2.在《昆虫记》中再找一种动物,看看文章是如何体现“带文学性的说明文”的特点的,并思考法布尔为什么要把目光放在这些小动物身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