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MarkI坦克是历史上最烂的坦克:1916年9月15日英军第1次使用坦克

(2020-09-17 10:30:15)
标签:

历史

分类: 历史

https://p2.itc.cn/images01/20200917/3820b4555c154f0395b5eabc1fd904d2.jpeg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1916年9月15日: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军队在索姆河战役中使用坦克和德国军队作战,这是人类军事史上第一次使用坦克。

http://p6.itc.cn/images01/20200917/537daeb152a141a2872d715cd545e62f.jpeg

9月15日,英军第一次使用坦克,Mark I坦克。

而英国研究坦克最初的目的,仅仅是破坏敌人的铁丝网。

很多人不知道,铁丝网才是一战最可怕的一种武器。

最初,铁丝网仅仅是用于拦住牲畜的一种农业用品,是英国农场主的发明。

当时英国的牧场有限,都属于农场主个人。

为了防止别人的牲口进入自家的草场,有些农场主开始使用铁丝阻拦。

奶牛身躯强壮,一两根铁丝不容易拦住,就逐步变为带刺的多层铁丝网。

这些铁丝网连奶牛都可以拦阻,更别说人了。

很快,各国发现铁丝网的军事作用。

http://p9.itc.cn/images01/20200917/c770dc55cc8b4957be1cfb3337c050fa.jpeg

在没有工具情况下,普通士兵是无法快速通过多层铁丝网的。

而铁丝网造价低廉,部署迅速,坚固且有弹性,即便是炮弹炸中也不容易被破坏。

铁丝网可以最大程度减慢步兵突击的速度,让己方重机枪和火炮发挥威力。

而在重机枪的交叉扫射下,行动迟缓的步兵,即便有千军万马也无法突破,只是成批的被杀戮。

而即便是训练有素的工兵,破坏铁丝网并不容易。

http://p6.itc.cn/images01/20200917/557ef0b41a62454fa3b3bb846d5d8d42.gif

尤其是铁丝网往往处于敌人火力范围内,附近还有大量地雷,工兵的行动也很困难。

这种情况下,英国人意外的发现重型车辆,能够有效的碾压铁丝网。

轮式车辆难以在野外进行碾压,那么类似于农业拖拉机的履带式车辆,就是唯一的选择。

自然,为了必要的自卫,这些履带式车辆被安装了火炮和机枪,还要具有一定的越野能力。

如果坦克不能抵抗枪弹和手榴弹破片,也就没用了,所以它有一定的装甲。

http://p2.itc.cn/images01/20200917/0d5dc92074564b30993d411238dcc058.jpeg

索姆河战役参战的坦克,同今天的坦克有着本质的区别。

Mark I坦克是一种步兵坦克,也就是掩护部队的移动陆地巡洋舰,主要作用是破坏铁丝网。

此次参战的坦克只有49辆,其中还有大量坦克因机械故障和道路问题而瘫痪。

最终参战的只有18辆,仍然配合步兵推进了5公里。

http://p4.itc.cn/images01/20200917/013cf4b8943643f5b47f8ff9941f8d5c.gif

Mark I坦克非常原始,没有独立悬挂系统,极为颠簸且高热,坦克兵经常呕吐甚至热晕过去。

坦克机动性很烂,只能在相对平坦地形使用。

它的火炮和机枪没有精确度可言,只能胡乱射击,或者近距离炮击。

虽然MarkI坦克很落后,却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http://p9.itc.cn/images01/20200917/0ae4decabccf43cc9b2c9451d9866444.jpeg

体会到坦克这种武器真正威力的,却是德国人。

蒙古大军为什么可以所向披靡,无人能敌?

这并不是说蒙古骑兵,比其他国家的骑兵战斗力要强多少。

世界上很多骑兵的战斗力,并不弱于蒙古骑兵。

如中亚的突厥骑兵,他们战斗经验更为丰富,装备也更好,作战意志也非常顽强。

http://p0.itc.cn/images01/20200917/ae286c28106b4cab822642dba27c6205.jpeg

而蒙古骑兵是最早的高机动作战军团,将骑兵最大的优势发挥出来,就是机动性。

在后来的朝鲜战争,志愿军也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一点。

最初志愿军对美械军队的认识不够深,认为只是将火炮当做机关枪用,火力强大而已。

在李奇微使用了磁性战术以后,志愿军才知道美械军队真正的优势,在于机动性。

遇到志愿军全面进攻,美军就利用机动性的优势在白天疯狂撤退,同时利用空军轰炸扫射,以迟滞志愿军的追击速度。

到了晚上,他们将坦克火炮围成圈建立防线,抵抗志愿军的进攻。

http://p4.itc.cn/images01/20200917/c4ed41ef8b5b4ad5a0f9b9eb539b4032.gif

而志愿军的行军速度再快,也跑不过车轮和履带。

千辛万苦追上美军后,志愿军往往只有几个小时的夜间攻击时间,随后天就亮了。

美军只要顶住几个小时,就可以继续利用机动性优势后撤。

这样连续撤退一周后,志愿军的补给断绝,无法继续追击,只能后撤。

此时美军发动攻击,志愿军就很容易陷入极大的被动中。

http://p5.itc.cn/images01/20200917/8e97b07d76dd46f794a08731fd60f900.jpeg

而德国人,很快领悟了所谓装甲骑兵的机动性优势!

在二战一系列的闪电战中,德军使用装甲兵独立作战,进行两翼合围的大机动包抄。

在德军的冲击下,不能适应闪电战的敌人,往往遭受毁灭性的失败。

在这种作战模式下,德军伤亡却不是很大。

二战中德国的实力并不是很强,加上猪队友意大利,要面对英国、法国和苏联三个大国。

英法苏的实力,大约是德意的2.5倍。

仅仅法兰西战役中,英法联军实力总和,就是德军的2倍。

http://p3.itc.cn/images01/20200917/91d9326108ed464ca39af164d778f505.gif

当时德国最高统帅部,不认为德国可能会击败法国。

他们认为一旦开战,战争还是沦为一战的对峙战,德国最后惨败。

希特勒却采用了曼施坦因的“镰刀闪击”方案,使用装甲部队为突破力量,一举从阿登山区冲出。

而如果仅仅是德国步兵突破了阿登山区,英法两军只要及时回防,同时设定临时防线挡住,还是能够挽回败局的。

德国突破阿登山区以后,立即依靠装甲先锋的机动性优势,连续冲击,根本不给英法联军重新调整的时间。

德国装甲部队前进速度,竟然高于法军逃窜的速度。

http://p1.itc.cn/images01/20200917/1e6e79bfa5c14919a1a5e5b520641c94.gif

当时古德里安回忆,他们沿着公路俘虏了大量法军士兵。

古德里安只是对他们说:丢下你们的武器,就可以走了,我们没有时间俘虏你们。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