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伏击导致解放军伤亡68人:1969年8月13日铁列克提发生冲突

标签:
军事 |
分类: 军事 |
https://p2.itc.cn/images01/20200814/2ef95523113c451ab7120b6af21159a7.jpeg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1969年8月13日:苏联与中国在新疆铁列克提发生军事冲突。
http://p6.itc.cn/images01/20200814/58d5c1186c7e4fc8ab1d677a9006e9be.jpeg
铁列克提事件很简单,是苏联对于珍宝岛事件的报复。
苏联认为,珍宝岛事件是遭遇了中国解放军的伏击。
在3月2日的战斗中,苏军认为自己并没有作战准备,巡逻队进入解放军伏击圈后,瞬间死伤数十人。
随后,苏军虽然用了坦克、装甲车、飞机和火箭炮,并没有占据上风。
苏方指挥官边防总队长列奥诺夫上校,还被打死。
此战,苏军认为损失152人之多,有19辆坦克装甲车被击毁。
而解放军仅仅损失92人。
珍宝岛冲突爆发后,苏联领导层反应十分强烈。
http://p2.itc.cn/images01/20200814/f99b151dff804c2196640c2a8c66a3b1.jpeg
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部长助理崔可夫元帅等人为首的军方强硬派,主张“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
他们准备动用在远东地区的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当量几百万吨级的核弹头,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等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同时,苏联还与美国联系,表示要核打击中国,看看美国有什么态度。
没想到,美国对于中苏的武装冲突颇为欣喜。
美国人反对共产党,但深知“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中国和苏联为敌,美国又是苏联的敌人,那么中美就是同路人。
苏联打垮了中国,对美国有百害而无一利。
美国断然拒绝对中国发动核打击,甚至威胁如果苏联任意使用核弹,自己也会介入核战争。
这种情况下,苏联打消了核打击和大举进攻的计划。
不过,苏联最是记仇的国家,绝不会吃亏后不报复。
http://p3.itc.cn/images01/20200814/5a6ed3984a014a45959d8025bd4396fd.jpeg
同年,他们开始酝酿进行小规模的报复,选择了新疆的铁列克提地区。
铁列克提地区地处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边境,这里是大片无人的戈壁,非常适合苏军机械化部队发挥威力。
这里的解放军边防部队,每天都会进行巡逻。
而双方国境附近有一些争议地区,曾发生过多次冷兵器械斗,各有伤亡。
几个月前的5月,几个苏军士兵和10名解放军士兵因牲口越境问题,再次发生打斗,有多人轻伤。
此后,双方的对峙升级,苏军巡逻队曾有过对天开枪恐吓的情况。
而国境线上的基本原则是不能开枪,这很容易造成对方误解,形成大面积交火。
由此可见,双方对峙的紧张气氛。
http://p8.itc.cn/images01/20200814/2855d60b0d314cf4ae80e666039f925d.jpeg
1969年6月10日傍晚双方再次发生冲突。
期间苏军开枪,子弹击中一个怀孕的中国女牧民孙龙珍,抓走了放牧的牧工张成山。
6月11日,中国外交部照会苏联驻华大使,提出强烈抗议,要求放人。
8月,解放军边防部队发现苏军似乎有异动。苏军前线边防部队换了人,夜晚还传来大量坦克、装甲车的轰鸣声。
11日,解放军例行邀请苏军军官进行会谈,后者拒绝了。
边防部队就认为苏军可能会搞袭击,要求提高警惕。
历史上却有这么一段记载:战斗前一天,军分区的领导到边防站了解整编情况,当边防站请求他们留下来组织领导这次巡逻时,他们却说:你们不要急,老(苏)修就那么两下,见了我们不过就是朝天打两个点射。8月13日上午8时30分,指挥组向军分区报告,敌人直升机低空侦察,有车辆向我逼近,并且占领了工事,应该是发现了我们的企图,请示下一步怎么办。军分区指示暂停巡逻,但过了仅仅半个小时,又指示立即恢复巡逻。不顾我企图暴露,不顾敌情严重,乱下决心,以至于酿成了这次战斗的最终失败。
http://p0.itc.cn/images01/20200814/102e211b076046d7aacda86db4d22419.jpeg
无奈之下,边防巡逻部队只能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备战,增加了巡逻队的兵力,从班为单位增加到排。
当天,共有3个排共90人解放军,分为3路进行巡逻。
巡逻部队携带了超过平时水平的弹药,还携带了一些面杀伤的枪榴弹。
然而,上面仍然判断苏军只是吓人,不可能发动袭击。
因此,巡逻队中竟然还有随军采访的新华社记者王一兵,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影师温炳林、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影师李连祥等新闻工作者。
上午8点,苏军突出出动高达300人的机械化部队,在直升机配合下攻击了巡逻队。
攻击第一支巡逻队的苏军,使用大量士兵和4辆装甲车,直升机也赶来轰炸。
火力差距太大,又是在戈壁滩上连撤退都不可能,最终这股巡逻队全军覆没。
随后,苏军又围攻另外一支巡逻队。
听到枪声以后,这股巡逻队的经验较为丰富,迅速转移到一个七八百米高的无名高地,依靠山地死守。
苏军的坦克装甲车无法冲上高地,只能远距离炮击、扫射。
http://p7.itc.cn/images01/20200814/de4c00cf36594b6a9038ea8c73193a00.jpeg
而这个小山是石头山,对于火炮有一定的抵御能力,造成的伤亡有限。
这边,解放军使用轻武器近战,扫射投弹攻击苏军步兵。
说起来,苏军步兵战斗力真的不是很强。
他们有这么大的优势,双方仍然激战长达5个小时。
苏军军官彼得·捷列宾尼科夫大尉回忆道:“当我们接到进攻的命令后,士兵们迅速冲出位于战斗区域前沿的装甲车,经过简单集结后,我们相互保持6~7米的间隔向小山冈冲去。中国人不仅从‘石头高地’开枪阻击,还从铁列克提哨所进行射击。在敌人强大火力之下,我军士兵有些胆怯,纷纷卧倒隐蔽,趴在那里射击。于是,我跑过去将他们一个一个地拎起来,督促他们继续向前冲。”
这股解放军抵抗非常顽强!
当先冲锋的苏军装甲车,被解放军密集射击和投掷手榴弹。装甲车轮胎被击穿,车身中弹上百发,机枪被手榴弹炸毁,两名装甲兵负伤。
不过,苏军装甲车很多,损失1辆也没什么。
http://p0.itc.cn/images01/20200814/6aed49a466c14ad2aaf5a4d36071fccd.jpeg
持续作战几个小时后,苏军终于占领无名高地一角,开始集中优势兵力强攻。
双方最终距离只有几十米,解放军已经所剩无几,仍然奋力投弹。
苏军军官捷列宾尼科夫回忆道:“从‘石头高地’上飞来了很多手榴弹,黑弹头带着白色的木头手柄,有一颗就在我两步之外爆炸了,我的手臂和头部都受了伤。分队里的一名叫作基尔彼乔夫的战士马上跑过来看我,在他给我的头部包扎时,我自己包扎了手臂。当我想看看时间的时候,发现手表已被弹片炸没了,后来我在不远处找到了它,表针指在8时10分。我由此确定,我们在15分钟内前进了至少150米,非常不错的速度!”
http://p1.itc.cn/images01/20200814/f8fd242d46e24894b6d4dce405d30834.jpeg
解放军通讯落后,准备不足,后方援军远在120公里处,汽车数量还不足,无法及时赶到。
最终,被合围的巡逻队全部伤亡,有多人受伤后被俘。
被俘伤员都是重伤,随后全部伤重牺牲,仅剩下1名新兵袁国孝。
此战,苏军大获全胜,我军有高达68人伤亡,其中28人战死,被俘1人稍后被遣返回来。
被俘的士兵叫做袁国孝,河南柘城县人。
被俘的时候,袁国孝是个17岁的新兵,被苏军一枪射穿肩部,因失血过多昏死过去。当他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苏联的野战医院。
http://p7.itc.cn/images01/20200814/ac79ff5344b042ed8bcfaac0f44e926b.jpeg
苏军仅仅伤亡15人,其中2人死亡。
苏联方面的解释是,中国巡逻队进入苏联境内争议地区,苏军才被迫“反击”。
自然,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苏军报复珍宝岛事件的吃亏。
http://p8.itc.cn/images01/20200814/2b3ba4ddfa8145cdbbdea9088625ea12.jpeg
事后苏联方面表彰参战人员,共授予列宁勋章1枚,红旗勋章5枚,红星勋章6枚,3等光荣勋章2枚,勇敢奖章10枚,战功奖章11枚。
这说明,苏军对于这事件是颇为满意的。
对于此次惨败,解放军高层颇为震怒。明明几天前就发现苏军有异常,为什么不做好应对准备?
况且,此战中体现了解放军边防部队的很多问题。
其一是装备差,面对苏军的坦克、装甲车和武直,我方只有轻武器,火力差距太大。
http://p1.itc.cn/images01/20200814/bdb66f73aa104d22bafe24179d950608.jpeg
上图是被遣返回来的袁国孝,受伤很重,被军医搀扶才能站立。即便如此,他手上也拿着语录。
其二是官兵军事素质不高。
虽然战斗意志较强,但单兵作战能力较差。其实解放军有多个火箭筒,实战中却没有击毁一辆敌人装甲车。当时是文革时期,军队一律强调又红又专,政治觉悟第一位,军事素养第二位甚至第三位。
边防部队又不是野战部队,训练时间很多只有十分之一,官兵作战能力不强。
http://p8.itc.cn/images01/20200814/6cc41691c6f743699b6b44c1a850bce9.jpeg
2008年8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将当年的主阵地无名高地命名为“忠勇山”,并立“忠勇山烈士纪念碑”,以示纪念。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