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赏析《陈情表》中的陈情技巧

(2018-11-01 11:09:20)
分类: 教学交流之教学设计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赏析《陈情表》中的陈情技巧

平顶山市一高语文组  田沙沙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讲授的微课题目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赏析<</span>陈情表>中的陈情技巧》。

古人常说,天命不可逆,君命不可违。说的就是封建时代臣子要行臣道,一

切以遵从君命为纲,而李密面对晋武帝的赏识,公然抗旨辞不赴命,却赢得了“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的赞叹和奴婢钱财的奖赏,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赏析《陈情表》中的陈情技巧来探究李密成功秘诀   

     首先我们来看李密讲了哪些事: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第一段开篇作者就以一种凝重的笔调道尽自己命运的悲苦:慈父见背,舅夺母志;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门衰祚薄,孤苦伶仃;祖母躬亲抚养自己,侍奉祖母,不能废离。在这短短的半生中作者尝尽失去亲人的痛苦、体弱多病的折磨、门庭衰弱的辛酸,是祖母在黑暗寒冷中给了我光明和温暖,而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也无力养活自己,所以养育之恩不忘,奉养之责不能弃。在这巨大的悲苦之中隐藏着祖母的艰辛和付出,凝聚着祖母爱意和恩情,也饱含了作者与祖母生死相依不可分离的亲情。所以文章一开篇就达到了以情动人的目的。

我们再来看第二段,作者记叙了朝廷多次征召、自己辞不赴命的经过。从“察”“举”“拜”“除”等动词我们能够感受到皇帝给作者施加的压力和作者内心的痛苦。面对皇帝的执意提携,作者也表达了不尽的感激之情,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寻蒙国恩……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说自己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要立即奉诏赴命,祖母的病情越来越重;想在家奉养祖母,可是皇恩浩荡难以推辞。一边是祖孙之情,一边是君臣之义,却不知如何抉择,正所谓“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总结技巧:前两段中作者看似只是平淡地叙述自己命运坎坷,祖母和自己相依为命,皇帝几次召命而自己辞不赴命的经过,字里行间却流露着深沉真挚的祖孙之情、对皇帝的忠心感激之情和自己处于矛盾中的痛苦纠结。这就是寓情于事的写法。

那么要想解决上述难题,说服皇帝答应自己奉养祖母的请求,光靠动之以情的方法显然并不充分。

联系历史背景,李密曾任蜀国后主刘禅的郎官,并曾忠心于旧主,而晋武帝篡位建立政权后实行怀柔政策想要笼络人心,这时李密若只是动之以情,以对祖母尽孝为由推辞做官,很容易遭到皇帝的怀疑,所以作者进一步“晓之以理”:

古代知识分子最讲究的两种道德就是“忠”和“孝”,在事关皇帝安危、皇权稳定这一根本问题上,“孝”必须让位于“忠”,“忠”的价值要大于“孝”,所谓“忠孝不能两全”。而李密解决的方式就是提出晋武帝“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皇帝陷入自己设置的“逻辑矛盾”中:既然皇帝提倡以孝治国,那么听的话就意味着“忠”,听的话就意味着自己应该回家供养祖母。

接下来,作者又写道“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为了打消皇帝的疑虑,作者不惜贬损自己,来表明立场、表达忠心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但”字表示轻微的转折,意思是只是,而且强调后一部分语意,从这个词开始这一段又回到拳拳孝情,并且用数字的对比阐述了尽孝日短尽忠日长的道理。

由此我们发现,一二两段作者主要叙述过往经历,寓情于事,以情动之;三四两段,作者在表达对祖母的孝情中讲道理,以理晓之。由此作者最后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的请求,找到了忠孝两全之策。

总结本文的陈情技巧:本文“孝”贯穿全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李密向皇上所陈之“事”,无论是家事还是国事,真实可信;围绕“孝字讲道理,句句在理;但是要想除了让皇上信服,还得让皇上心动。“情”是事实和道理的催化剂,有了“情”作为根基,“事”和“理”就更具有信服力。

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为了祖母,李密抛弃利禄,不计名节,甚至还冒着性命难保的危险,上书皇帝,公然抗旨。李密能得到皇帝的宽容,根本原因在于李密极尽陈情的技巧,并且找到了忠孝两全之策。难怪人们说《陈情表》是至性之文,也是救命之文。同学们,假如你是晋武帝,看到这里,你会答应李密的请求吗?

四、布置作业

    小亮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老师决定对小亮进行家访,但是小亮想要打消老师家访的想法,请你替小亮想一段话来劝说这位老师。(不超过100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