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第四单元易错题及分析

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易错题
[易错题1]
49添上1是( )个十,是( )。
[问诊]小朋友在做这题时容易看丢括号后面的字,而理解成是求“49添上1是( )”,然后就很爽快地填成“49添上1是( 50 )个十,是( 50 )”。要知道,读题时一些关键字词是起决定性作用,要养成边读题边圈划关键词的好习惯。本题中49是由4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再添上1后,又可以组成1个十,一共是5个十,是50。
[易错题2]
依照百数表,猜出框中另外的数。
http://s4/mw690/006z7wmDzy7bIbErtjde3&690
[问诊]小朋友拿到此题,往往会脑中一片空白,无从着手。究其原因,是对“百数表”中各数排列的规律了解不透。其实在“百数表”中,各数排列既整齐又有规律:横着看,从左往右依次大1;竖着看,从上往下依次大10。那么,对于上述左图来说,“15”右边一个数应比“15”大1,是“16”;“15”下边一个数应比“15”大10,是“25”;那“25”右边一个数自然是“26”了。对于上述右图来说,“23”左边应是“22”,右边应是“24”;“23”上边应是“13”,下边应是“33”。
对于下面框中另外的数,你也能依照百数表中各数排列的规律很快推算出来吗?
http://s13/mw690/006z7wmDzy7bIbGeyW8ec&690
[易错题3]
40比( )大1,比( )小1。
[问诊]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题,好多孩子会任性地把答案掉个个儿!因为在他们的眼中,这题应该是长这个样:比40大1的是( ),比40小1的是( )。他们会一边读题一边改编题目。而对题意的不理解,是出错的最大原因。对于这种反叙的题目,可以先补充完整,变为:40比( )大1
[易错题4]
80是( )前面的一个数。
[问诊]此题又是反叙的问题,小朋友理解起来比较难。因此,看到“80”、看到“前面”,就会误认为是“80前面的一个数是几”。所以,遇到这类问题还是要善于把“反叙”变为“正叙”。即变为“( )是80后面的一个数”,80后面的一个数当然是81啦,所以“80是(81)前面的一个数”。
[易错题5]
爷爷的岁数比65大,比70小,又是个单数。爷爷可能多少岁?
[问诊]解答此题时,小朋友容易把关注点落在“比65大,比70小”之上,而忽略“单数”这一要点;或者注意到了“单数”,却把“单数”和“双数”混淆起来了,由此造成错误。确定爷爷的岁数,要同时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比65大,比70小”;二是“单数”。因此,可先确定“比65大,比70小”的数为:66、67、68、69。再思考“单数”是指个位上是1、3、5、7、9的数,而“双数”是指个位上是0、2、4、6、8的数。因此,综上所述,只有67和69符合题目的要求。正确区分“单数”和“双数”,并能灵活运用,才能顺利解题。
[易错题6]
在计数器上拨4个珠,可以表示出哪些两位数?最大的是多少?最小的呢?
[问诊]此题易错在两个地方:一是小朋友最易用4个珠子拨出最大的数是“40”,而最小的数则为“4”(如下图),忽略题中表示“两位数”的要求;二是拨出的两位数有遗漏。
[易错题7]
十个十个地数,40前面一个数是( ),90后面一个数是( )。
[问诊]此题容易在两个地方出错:一是把“十个十个地数”误认为是“一个一个地数”;二是把“40前面一个数是( ),90后面一个数是( )”误认为是“40前面一个数是( ),40后面一个数是( )。因此,审题细致格外重要,千万不要被自己的思维定势所左右。十个十个地数,40前面一个数应比40少10,是30;十个十个地数,90后面一个数应比90多10,为100。
[易错题8]
爷爷今年七十几岁,奶奶今年六十几岁。爷爷的年龄最小是( )岁,奶奶的年龄最大是( )岁。
[问诊]此题出错的原因多为对“七十几”和“六十几”含义的不理解。要知道,“七十几”是指71、72、73、74、75、76、77、78、79这些数,即比“七十”大,同时比“八十”小的数。其中最小的应该是“71”。而“六十几”就是指从61到69的数,其中最大的就是“69”。
[易错题9]
下面是4个小朋友收集画片的情况,请在合适的答案上面写上他们的姓名。
姓 名 |
||||
画片张数 |
29 |
10 |
30 |
36 |
小刚说:“我收集的画片最多。”
方方说:“我收集的画片和小军差不多。”
红红说:“我收集的画片最少。”
小军说:“我收集的画片张数是个单数。”
[问诊]这题的信息量相当大,要想顺利找到相应画片的主人,关键是要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并理清其中的联系,这样才能一一揭晓姓名。细细读这4个小朋友所说的4句话,不难看出,其中小刚和红红画片张数的特点很明显,一个是最多的,一个是最少的,先从这里入手,在这4个数中找出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就行了。所以小刚是36张,红红是10张。排除掉这两人之后,剩下方方和小军的画片就好找些了。但“方方的画片和小军差不多”,看来只有先找出小军的画片才行。而小军的画片张数是个单数,就决定了小军是29张,则方方为30张。填好各自的姓名之后,还得用这4句话作一检查,看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才行。
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易错题
[易错题1]
(1)5+42
(2)65+3
(3)56-4
[问诊]
题目的要求是“不计算”,也就是说要根据算式中各数的特点及运算的要求进行直接比较。那在比较中就要格外关注“数据”及“运算符号”,切忌匆忙一瞥就下结论。
第(1)题:如果粗粗一看,很容易觉得两个加法算式是一样的。其实这两个加法算式中虽然有一个加数都是“5”,但另一个加数是不同的,一边是“42”,而另一边是“24”。
第(2)题:此题虽然两边的数据相同,但运算符号不同。
第(3)题:当被减数58相同的时候,减去的越小,剩下的反而越大;减去的越大,剩下的反而越小。一定要找准算式中各部分的特点,明确规律,才能快速比较。
[易错题2]
38-( )<20,( )里可以填什么数?
①比18小的数 ②18 ③比18大的数
[问诊]
小朋友经常练习的是类似“38-( )=20”的题目,因而那些读题不细致的小朋友往往抓起笔就选“18”;也有小朋友发现了算式中的“<”,但是却纠结于不知选“比18小的数”还是选“比18大的数”。遇到这类题,首先考虑用“=”连接时应该填几,毫无疑问应该为“18”;再看38-( )的得数要比20小,因为被减数不变时,只有去掉得越多,剩下的才越少,所以应该选“比18大的数;最后,不妨选几个比18大的数代入算式算一算、比一比,就能更加确定所选答案的正确性了。
[易错题3]
商店里有一批雨伞,3天卖出54把,还剩5把。这批雨伞原来有多少把?
[问诊]
此题出错的直接原因就是一下子出现了3个条件,小朋友理不清条件之间的关系,不知选什么数据进行列式。
其实可以让小朋友经历如下的思考过程:原来的伞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卖出的54把,另一部分是还剩的5把。而问题要求的是“这批雨伞原来的把数”,那就应该把卖出的和还剩的合起来。
显然,所求问题与“3天”这个条件是没有关系的,这就是个多余条件。根据问题来选择适用的条件,需要小朋友慢慢熟悉数量之间的关系。
[易错题4]
飞机场上午飞走24架飞机,下午飞走10架。一共飞走多少架?
[问诊]
此题易错在“飞走”两字,由于小朋友的思维定势,看到“飞走”意识中就是要把它去掉,用减法进行计算。其实解决问题不能以个别字词来决定方法,而应该从整体上把握解题的思路。求“一共飞走多少架”,应该把上午飞走的和下午飞走的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这题还可以跟“飞机场一共有24架飞机,飞走10架,还剩多少架”进行比较,明确这两题在解题方法上的不同。知晓求“一共飞走的”应把两部分合起来,而求“还剩的”应从总数里去掉飞走的。
[易错题5]
小力和小芳看同一本童话书。几天后,小芳还剩26页没有看,小力还剩32页。谁看的页数多?
[问诊]
此题小朋友看到问“谁看的页数多”,就觉着比哪个数据大就行了,于是往往直接比较26页和32页的大小,而得出“小力看的页数多”。审题马虎,操之过急,是最不可取的。要启发小朋友结合实际理解题意:看同一本书,说明书的页数是相同的;看的页数越多,剩下的页数就越少。题中的“26页”是小芳还剩的,“32页”是小力还剩的,小芳剩的少,因而小芳看得多。
当然,此题还可以借助画图来理解题意。
[易错题6]
有58人来开会,每人一桌一椅。桌子已经搬来了34张,椅子才搬来21把。还要再搬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
[问诊]
此题难在对题意的理解上,要善于从已有的信息中发掘隐藏的条件。“有58人来开会,每人一桌一椅”,这个条件也就意味着需要58张桌子和58把椅子。而现在已经搬来了一些桌椅,要求还要再搬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只要从58张桌子里去掉已搬来的34张,从58把椅子里去掉已搬来的21把即可。
[易错题7]
爸爸买了28个梨,第一天吃掉了一些,第二天又吃掉了一些,还剩20个。两天一共吃掉了多少个?
[问诊]
要求“两天一共吃掉了多少个”,按常规思路是要知道“第一天吃掉的个数”和“第二天吃掉的个数”,再把它们相加即可。但题中并未告诉我们这些信息,所以小朋友常常会不知所措。
我们不妨可以换个角度思考,要求吃掉的,如果知道总数,知道还剩的,不就可以解决了吗?而条件正好告诉了我们梨的总数及吃剩的个数,所以用28个去掉还剩的20个,就可以求出两天一共吃掉的个数了。
其实此题无论告诉你吃了几天都没关系,紧抓数量关系“总共的个数-还剩的个数=吃掉的个数”即可。此题还是属于求减数的实际问题。
[易错题8]
小林送给小军15张画片后,两人画片的张数同样多。原来小林比小军多多少张?
[问诊]
小朋友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原来小林比小军多15张。而且他们对自己的理解常常坚定不移。对此,可以先引导学生由此出发,进行思考:如果原来小林就是比小军多了15张画片,那当他给了小军15张后,他的画片变少了,而小军的画片却变多了,两人的画片还是不一样多(如图1)。据此说明小林比小军多15张画片是错误的。
http://s2/mw690/006z7wmDzy7bIbVENuVb1&690
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导画图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要使小林送给小军15张画片后两人画片同样多,那一开始小林要比小军多2个15张,1个15张给小军,还有1个15张留给自己,这样两人的画片才能同样多。也就是说,小林比小军多15+15=30(张)(如图2)。
http://s6/mw690/006z7wmDzy7bIbXgZwx25&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