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密闭溶洞的形成为地震提供了必要条件
(2024-11-14 12:11:55)
中生代的地球表面是浅海环境。大约在6500万年前,小行星环撞击地球导致地台活化,陨石坑连接形成环太平洋断裂带和特提斯构造域。
白垩纪陨石坑冲击波层流逆掩在地表形成的溶洞为小行星撞击后幸存的生物提供了栖身之地,而在地下形成的密闭溶洞却为以后的地震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事实上,溶洞里的钙华是陨石坑冲击波层流里由高速流动的物质裂解的金属氢聚合的碳酸盐;密闭的高温、高压环境更有利于钟乳石的形成。显然,溶洞的形成与流水产生的化学作用无关!
既然白垩纪陨石坑冲击波层流在环太平洋断裂带和特提斯构造域形成了许多溶洞,那么这些地下深部的密闭溶洞就会贮藏上地幔沿着陨石坑底部“裂隙”溢出来的金属氢。一旦地球受巨行星的“引力透镜”影响,上地幔岩浆异常活跃,溢出的大量金属氢就会导致岩层断裂,产生的电磁波火花引爆溶洞里的金属氢,就会发生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