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量子力学去研究地质学才是唯一的正确方向

用量子力学去研究地质学才是唯一的正确方向
中国地质学界近100年来出现了大量科研人才,成就大业者不可胜数;尤其是南京大学王德滋院士在上世纪下半叶就提出了“自碎二长花岗斑岩的隐爆成因”,可谓是开了“陨落地质学”的先河!
https://p26.toutiaoimg.com/origin/tos-cn-i-qvj2lq49k0/b25af27d7e68475ba75b714fede83c82?from=pc
王德滋院士
区域地质学家李廷栋院士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青藏高原“内陆俯冲,基底走滑,分层加厚,均衡调整”隆升模式,巧合了“四川盆地”这个大型白垩纪陨石坑岩浆冲击波层流逆掩、叠加形成青藏高原的过程。
https://p26.toutiaoimg.com/origin/tos-cn-i-qvj2lq49k0/4a045e4bd9794f62a4dbc77f8697cb90?from=pc
李廷栋院士
上世纪末,张海亭先生于北京召开的30届全球地质大会上提出了“铁镁质橄榄岩和菱镁矿的陨落成因”,指出了“渐变论——板块运动”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这标志着“灾变论——陨落地质学理论”的诞生!
https://p26.toutiaoimg.com/origin/tos-cn-i-qvj2lq49k0/25bd4d39b1d34133a39a05c92a493e52?from=pc
陨落地质学创始人张海亭先生
“灾变论——陨落地质学理论”把小行星撞击作为地质变化的动力和矿物的来源,认为“陨石坑冲击波层流里高速流动的物质转化的金属氢聚合形成了地壳里的岩石与矿物”!
https://p26.toutiaoimg.com/origin/tos-cn-i-qvj2lq49k0/88366a423c7c4aac855595167af51498?from=pc
小行星俯冲瞬间高速流动的物质转化为金属氢,金属氢聚合形成新元素时伴生电磁波——能量
小行星俯冲、撞击瞬间高速流动的物质转化的金属氢聚合形成新元素的同时伴生电磁波;虽然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毕竟是“量多则变”,今后我们用量子力学去研究地质学才是唯一的正确方向。
附:灾变论——陨落地质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