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 [原创]《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
14.《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教育部组织编写《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内容来源: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主题:驿路梨花
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设计者:冯会娟/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八岗初级中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
《驿路梨花》是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文章,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展开,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结尾处作者引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点明本文的主旨: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
本单元在阅读上要求重点学习略读,观其大略,粗知文章大意,还要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3.学情分析
在阅读方法上,七年级学生经过上学期朗读、默读、快速阅读和本学期精读等方法的训练,阅读能力有所提升。本单元阅读要求是略读,实际上是对学生阅读方法上一个相对高的要求,同时也是一个检测。因此,学习活动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能力。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有所提高,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的能力欠缺,语言不够简洁。因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依旧是以后的教学方向。
理解课文题目含义,虽然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学习过,但因为平时接触的不多,所以学生对文章的题目含义理解不够全面。因此,让学生在文本中读懂题目的丰富含义也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角度分析文章的主题,从七年级学生的阅读经历来看,很少涉及,而这个正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能很好地看出学生的阅读体验。但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引导,因此,本节课把“多角度分析文章的主题”作为学生学习的难点。
学习目标
1.读懂题目,读懂“梨花”的含义。
2.略读课文,找出文中出现的人物,说说他们分别做了什么事。
3.多角度分析“谁是小茅屋的主人”,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评价任务:
1.划出有关“梨花”的句子,在读文本中说出“梨花”的含义。
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出现的人物分别做了什么事。
3.小组讨论,说出自己认为的“小茅屋的主人”,要言之有据。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学习活动
课堂评价
教师活动
评价方式
评价标准
目标1:
读懂题目,读懂“梨花”的含义。
活动1:
齐读题目:驿路梨花,说出题目中的关键词。
交流性评价
说出题目中的关键词“梨花”
激趣导入
示范引领
指导点拨
活动2:
略读课文,划出文中有关“梨花”的句子,读一读,
说说“梨花”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表现性评价
1.划出有关“梨花”的句子;
2.有情感地读出自己划出的有关“梨花”的句子;
3.说出自己在读完这些句子后理解的“梨花”的含义。
目标2:
略读课文,找出文中出现的人物,说说他们分别做了什么事。
活动3:
略读课文,圈画出文中出现的人物。
表现性评价
在文中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标记出人物。
点拨启发
组织评价
反馈指导
活动4:
用简洁的语言说出他们分别做了什么事。
表现性评价
概括主要事件以“人+事”为主要内容。
目标3:
多角度分析“谁是小茅屋的主人”,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活动5:
自读课文,说出自己关于“谁是小茅屋的主人”的观点,在文中找出依据。
表现性评价
确定自己的观点,在文中找到能支撑自己观点的依据。
组织学生讨论、小组之内交流
组织评价
活动6:
小组合作,各抒己见,把自己的理由说给组内成员听。
交流性评价
能够说出自己的观点,说出支撑自己观点的依据。
课堂小练笔
活动7:
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写写自己身边的“雷锋”,写写那些动人的故事。
表现性评价
能在短时间内写出最打动自己的故事。
点评
附:
请同学们保存好本次课堂小练笔,为第2课时小练笔中“运用悬念和插叙”丰富练笔内容打基础。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