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2017-02-14 21:02:58)
标签:

转载

教学设计:龚侃  复旦初级中学

教学目标:掌握文言实词,能够翻译文言中的使动、被动现象

          理解文章内容,理清论证层次,感受议论文的逻辑美

          反复朗读,体会排比句增强论证气势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能够翻译文言中的使动、被动现象

理解文章内容,理清论证层次,感受议论文的逻辑美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容,理清论证层次,感受议论文的逻辑美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1、许多的名人成功之前都经历了许多挫折磨难,你举出一些实例吗?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其中的原因和规律究竟是什么?今天我们就一同学习课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           落实基础

1、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字词解释,能够翻译重点句子,理解全文大意(有测试)

2、朗读课文,正音并纠正朗读节奏

3、自读课文,标出理解上有疑问的字词,提出质疑

4、借助字典、相互交流,落实字词解释

5、自主梳理文中字词的特殊用法

6、互译有难度的句子,讨论确定句子的意思。

7、检测内容: 重点字词解释

重点句子翻译

特殊字词用法归类

特殊句式归类

 

三、           梳理层次

1、找出文中作者的观点

2、概括文章一、二、三小节的内容

3、一、二、三对于证明作者的观点起到什么作用?

4、各个小节的顺序能否调换?梳理行文的内在逻辑。

5、从全文看,本文重在论证“生于忧患”还是“死于安乐”?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理由?

(死于安乐的原因容易理解,生于忧患的道理不易说清)

5、再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逻辑美

 

四、           诵读体会

1、孟子的雄辩除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之外,从语言表达方面是如何体现的?

2、之所以有气势,能感染人的原因有哪些?

对举、排比

3、这些手法的使用对于论证观点有帮助吗?

以理服人,以气势震撼人,以自信感染人

 

五、           仿写训练

1、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为题,仿写一段文字,

要求:分小段逐层证明观点

      既有举例又有说理

     使用排比、对举等修辞使语言有气势

     文白不限

2、小组交流,全班点评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