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传承守望———记渝汉中学教育叙事
(2025-05-13 10:31:27)
标签:
情感文化教育历史时评 |
岁月如歌,传承守望
在巴渝大地的北郊,两江似灵动的襟带,轻拥着一方学府——渝汉中学。它宛如一颗隐匿于城郊的明珠,在时光的长河中,静静地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踏入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苍劲挺拔的黄葛树。它的枝干如龙盘虬结,向着云霄奋力伸展,仿佛在与天空私语。繁茂的枝叶,撑起一片广袤的荫庇,为莘莘学子遮挡烈日。而香樟树,则以其凝碧如玉的叶片,散发着清新的气息。那气息,混合着清露的润泽,丝丝缕缕,沁人心脾,悄然撩拨着人们的心襟。楼舍在这一片翠绿的簇拥下,半掩半现,宛如娇羞的少女。窗棂间,芳菲悠悠萦绕,仿佛在诉说着校园里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一、
回溯往昔,戊戌之年(1958年),那是梦想开始的年代。一所名为“江北县木耳区中学”的学校在时代的呼唤声中诞生。那时,办学条件异常艰苦,学校依地而建。教室只是用土石砌成的几间泥瓦房,窗户破旧,任由四面来风呼啸而入。木案充当书桌,孩子们在微弱的灯光下刻苦学习。即便身处如此简陋的环境,他们的读书声,却从未间断。教师们肩负着教育的重任,不辞辛劳,挑担而来;学生们则心怀梦想,踏露求学。无论是霜华满地的清晨,还是月光如水的夜晚,他们共守一盏明灯,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寒来暑往,他们在这方小小的天地里不断刻苦努力,用汗水与坚持,播撒着文明的种子。因为他们坚信,越是艰难的环境,越能孕育出璀璨的文明;越是历经磨砺,越能成就栋梁之材。
随着时代巨轮的滚滚向前,改革的春风吹遍大地,渝汉中学也迎来了新的生机。砖房逐渐取代了瓦房,高楼拔地而起。朗朗书声,在崭新的教学楼间回荡,愈发高亢激昂。撤县设区的变革,以及两校合并的契机,如同百川归海,赋予了学校磅礴的气势;又似积土成山,使其规模日益壮大。
清晨,当第一缕晨曦温柔地穿过窗户,洒落在课桌上,校园瞬间被唤醒。琅琅书声,宛如灵动的音符,与窗外鸟儿的婉转啼鸣相互交织,奏响着一曲曲生命的乐章,满是希望与活力。傍晚,暮霭如纱,悄然笼罩校园。窗前的灯影,与天际闪烁的星辉遥相呼应,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画面,宁静而深邃。这所地处木耳镇的乡村学校,虽远离城市的喧嚣,却始终怀揣着高远的梦想。岁月的沧桑,不仅没有磨灭它的光芒,反而使其在时光的打磨下,愈发熠熠生辉。它以一颗炽热的寸心,默默耕耘,用热血浇灌着每一寸知识的田野。
二、特色育人的温度,让每个生命向阳而生。
在这片被称戏称为
近年来,学校坚持“蒙以养正,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秉持“做一个有温度的人”的教育追求。在学校教学综合楼的正面墙上张贴着,“尊重个性,内涵发展” 的校训。这八字校训,熠熠生辉,如高悬的北斗,为学子们指引着前行的方向;又似一泓清泉,润泽着学子们求知若渴的心田。在这片土地上,老师们似辛勤的园丁,以春风化雨般的耐心与智慧,因材施教。他们用生动的妙语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以自身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的行为举止。而学子们,亦如茁壮成长的幼苗,励志笃学。清晨,他们诵读经典,与古人对话;傍晚,他们钻研数理,探索科学的奥秘。他们心怀青云之志,恰似鸿鹄展翅,向着高远的天空奋力翱翔。
渝汉校园之美,美在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黄葛树与香樟树,不仅是校园的守护者,更是岁月的见证者。春天,校园宛如一座缤纷的花园,红紫相间的花朵,如繁星般点缀在廊道两侧,争奇斗艳,芬芳四溢。秋天,金黄与浓绿的树叶,如彩蝶般翩翩起舞,悠悠飘落于台阶之上,为校园铺上一层斑斓的地毯。于是有师赞曰:“青叶展葳蕤,教师绽芳华”。
岁月流转,渝汉中学的杏坛之上,也绽放出绚丽的光彩,结出累累硕果。“市级文明单位”、“区级教学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如璀璨星辰,照亮了学校的发展之路。名师、骨干教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以独特的教学风采,在教育的舞台上大显身手。教师们则在自己的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也,他们赓续初心,不忘使命,在教育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桃李;还有少数教师,则走出校园,在不同的领域发光发热。更有众多的优秀学子(如曹骁阳、段维维等),他们则从渝汉中学出发,背负行囊,踏入清华北大等一众名校的神圣殿堂。他们从青涩走向成熟,在学业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从校园迈向了更为广阔的人生舞台。渝汉中学,无疑是培育英才的摇篮,更是追逐梦想启航的港湾。
三、告别与传承,教育星火的永恒悦动
遗憾的是,时光无情,离别终至。社会改革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渝汉中学也即将面临撤校分流的命运。今秋九月,只要集结的冲锋号一旦吹响,我校的师生们也将立马启程,奔赴各自新的教育教学领地。但此刻,校园里却弥漫着一丝淡淡的忧伤。老师们在熟悉的教室里徘徊,他们轻抚黑板、讲台,那些曾经的欢笑与汗水,仿佛还在眼前浮现。孩子们在校园的小径上流连,俯身拾起一片落叶,试图留住那些“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美好回忆。操场的黄葛树下,还留存着学子们晨读和锻炼时的身影,老教办室楼前也清晰映照出教师们三三两两绕树而行,细语轻声的漫步情形;香樟的气息里,依旧萦绕着孩子们晚习的梦境。虽然校园的外在形式即将改变,但那深深烙印在心底的精神之魂,却永远不会消逝。昔日简陋的讲台,早已成为一座不朽的丰碑;如今踏上分流的新征程,也必将开启传承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