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梁晓声论婚姻与孩子
(2023-07-24 18:39:39)
标签:
文化情感时评教育 |
一、余秀华:
余秀华:“离婚,分手,无非就是换个人谈感情,把衣服脱给另一个人看,做着各式各样的老动作,新鲜感过后,依然会因各种问题而争吵。谁也逃不过,人借爱这个字,干尽世间所有的丑事情。”
感情,经不起折腾。人性,经不起分析。人生最紧要处,也就几步。一步走错,步步皆错。所以在面临选择的时候,请务必认真。否则,饮恨终生,追悔莫及。年轻时要做对两件事,一,找对事业;二,找对爱人。因为太阳升起,要投身于事业;
一旦步入社会,就要先谋生,再谋爱,否则人生渺渺茫茫,灵魂没有归宿感。
钱钟书:“人生不过是居家,出门,回家。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和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
好的婚姻大抵是花好月圆,人生美满幸福,享受天伦之乐,共创和谐生活。不好的婚姻是人间炼狱,身心受尽折磨,度日如年,生无可恋。
婚姻,如同穿鞋,舒服不舒服,只有脚知道。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结不结婚,都有遗憾。婚姻,好比一个金色的鸟笼,在外面的想进去,在里面的却想出来。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婚姻也是如此。
有段话说得好:“上苍不会让所有的幸福都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俗世茫茫如沧海,紫陌红尘多纷扰。我们在得与失,爱与恨,生与死之间,沉沉浮浮,摇摇晃晃。
年事渐长,理应放弃浪漫主义的期待,客观地审视自己的处境。多一份清醒的觉悟,少一些迷茫的挣扎。
蒙田说,只有视而不见的妻子和充耳不闻的丈夫才能有美满的婚姻。
人生漫漫,坎坎坷坷,行路多艰难,避免走弯路,绕开各种坑坑洼洼,尽量把脚下的路走好,把繁芜的日子理顺。
在不圆满中努力寻觅圆满,在缺憾中尽量平衡内心,在不快乐时别忘了练习微笑。
改变不了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改变不了生活,但可以改变生活的态度。余生,不仅要悦纳自己,也要悦纳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二、梁晓声:
穷不怪父,孝不比兄,苦不责妻,气不凶子。
逼着孩子成才,结果往往是越来越糟糕。
有人说:“比起我们的父母,我们这代人对教育有一种无法掩饰的焦虑,捂住嘴巴也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这种焦虑是陪孩子写作业时的怒气,是看到孩子成绩时的失望,也是看向孩子时挑剔的眼神。
而这些焦虑,最终转化成了孩子的压力,随时都有彻底崩溃的危险。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但是父母都没有龙凤的基因,却想让孩子成为龙凤,基本上属于奢望。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要接受自己的平凡,接受父母的平凡,接受儿女的平凡。
苏东坡曾写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吾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接受孩子的平凡,才是尊重孩子的人生。
成功的定义不是只有一种,学习也人生的出路之。
资质平平的孩子,只是学习不好,又不是品行不好。
我本平庸,为何要求父母、孩子不平庸?
只有认清现实,不再有过多的奢望,才能体会到塌实幸福的感觉。
没有爱的性女人不要。
男人和女人做着做着就爱了,女人和男人爱着爱着就做了。
到底是爱勾搭了性,还是性勾搭了爱?
好像都不是,而是彼此刚好都需要。
有性无爱是痛苦与折磨,有爱无性是孤独与煎熬,女人因爱而性,男人因性而爱。
大多现实的婚姻中是有爱无性或有性无爱,没有性的爱没有激情,很难升华,备受考验;没有爱的性,只是饮鸩止渴,越做越空虚。性可以催化爱,检验爱,两者密不可分,否则很难走远。
最理想的状态大概就是:伴侣之间性与爱的完美高度融合,实现身心的双重满足
前一篇:关于王志文
后一篇:王志文的10条经典语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