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解读十:丁元英与世无争,但绝非任人宰割
(2023-03-05 16:46:10)
标签:
文化情感时评教育 |
《天道》解读十:丁元英与世无争,但绝非任人宰割
说老实话,我特别喜欢丁元英的活法,虽然我到不了他这个层次。
在他这样年纪岁月里,能有这么透彻对人生极致的理解,对文化有如此的反观,针对人生大道,有如此朴实落地的见解,难能可贵。
经过一年的私募基金的运作,让他从股市卷走了近千万的身价,用韩楚风的话而言就是脱贫了。
脱贫二字意味着什么!就当下而言,我们还没有资格谈脱贫二字的价值。
但从另外一个侧面也确实看到丁元英这种人的活法,通透,极致。
看似是与世无争,但绝不是任人宰割的主。
降维打击,不过是为了众生而存了一颗慈悲心罢了。
唉,你还没给钱?
第一次在电视剧的画面上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天道》书本里没有的画面。
一个很普通的早晨,丁元英下楼去吃早饭。
他来到一个卖油条的小摊,当老板娘把他所需要的油条拿给他的时候,他顺手也把账给结了。
但问题就出在他吃完饭打算离开的时候,老板娘突然大声喊住他,你吃饭没给钱呢?
当时跟他一起来的,后面还有一个同小区的保安,丁元英支付完第2次钱的时候,保安就小声提醒老板娘,我看到他已经给过你钱了啊,老板娘讪讪笑着说:”哦,可能我记错了,他经常来,下次我就不收他的钱了。”
这真的只是一次偶然吗?这是一次偶然吗?真有那么多偶然吗?
不论面对开面馆的大爷对他如何冷嘲热讽,不理解他这么年轻就不干活的活法,甚至面对刘冰故意压低价格收购自己的唱片,也是坦然接受。
哪怕面对欧阳雪的刁难,也是抱着即便是钻狗洞子,你也要先给我一个口子让我钻过去的态度。
看着丁元英就是一个于世无争,任人宰割的主。
但他所操持的私募基金,那根本不是什么所谓的打仗,那是杀戮,是屠杀。
关于王庙村的扶贫,他给乐圣留了一线生机,如果他再下手狠一点,或许音响市场就要重新起牌了。
正是基于此的种种思考,我对丁元英这种人物的设置,我所理解他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这种相对的活法让普通人根本没有办法去看透他所展现出来的假象,但又没有能力去看到他假象之外的真相,最终就认为丁元英就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主,一个任人宰割的主,所以世人都愿意从他身上割块肉,但他绝对不是任人宰割的。
丁元英的这种双重的活法,应该用什么样的文化,什么的理念去参?
亚文把他留在古城,然后又坦言在古城有一个刑警队的朋友,可以对丁元英有所照顾,丁元英难道不明白其中的用意吗?
他始终还是保存了亚文的体面,没有把这事拆穿出来。
之前在写文章的时候写丁元英是一个所谓的老实人,其实这种老实人是一个不容易被世人所理解的老实人。
普通人所谓的与世无争,更多的是一种心灵宗教式的归宿,但丁元英这种与世无争,我觉得是大爱不爱的体现。
没有如此的城府,没有如此的心量,没有如此的智慧,根本参不到他这样的层次,也没有他如此的认识。
当王庙村的村民开始挣到加工费的时候,那个神话的作用就已经起作用了。
如果真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主,他有什么能力去做这件事?
用小丹的话而言,这件事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做到。
在这里根本不是简单的认识,也不是对文化的理解,而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他怎么知道哪只股票会涨?他怎么知道王明阳一定会开口?他又怎么知道叶冯刘三人在关键时候,一定会让他出局?
他确实与世无争,但不会是任人宰割。
【1】 何为不可思议的真谛?
不可思议,即:不思不议。
正如《天道》的原著《遥远的救世主》作者豆豆说的:
“不可思议一词,并不是众生道里对神秘事物的描述,而是如是本来。就是如此,容不得你思议。
也是一种告诫提示,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你只能认识,遵循,不可思议。”
大众崇拜的那些创造了神话的牛人,其实只是遵循了客观规律。因为按照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
这也就是丁元英为什么能帮王庙村扶贫创造神话的原因。
【2】不可思议的妙用。
丁元英为什么让小丹不思不议?
丁元英不经意向小丹丢打火机,就是让小丹在毫无防备,没有思考,在不思不议的情况下停止思维,进入无念状态。
当一个人处于无念状态时,没有头脑的干扰,心灵层面的高维智慧就会自然开启,就会一点点开悟。
如此就会悟到老子说的无为之道。无为并不是无所事事不作为,而是让那个”无”去为,所这种状态下人其实就上道了。
所以丁元英说:“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当一个人能按照自己如是本然去活,那就是走在了属于自己的道上,才能活出属于自己的天赋使命。
这也就是豆豆在《遥远的救世主》里告诉世人的一个真理,悟道方知天命。
可悲的是太多人穷及一生都无法觉醒,只能在头脑有限的认知里浑噩渡日,被狭隘的认知障碍,被思维固化,被头脑的贪嗔痴奴役,只能活成上帝的棋子,饱受无明之苦,无法活出天赋使命。
又何谈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也是穷人奋力挣扎也难跨越阶层的原因,认知不够。
【3】 如何悟道觉醒?
其实豆豆三部曲就给出了精妙的答案。尤其是《遥远的救世主》就是一部帮人觉醒,升维认知的书。
正如作者那句:’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那你就不是你了。”
每次陷入无意识中时,细品一下就会幡然醒悟,有醍醐灌顶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