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情感文化教育健康 |
老太太今年八十多岁了,信佛。
就是不信佛,她的一生都是一个善良的女人,忍辱负重,贤妻良母,为左邻右舍亲朋好友所称道。她老了,慈眉善目,古道热肠,一看就想到自己的老母亲,心里暖乎乎的,不由衷地就有了敬爱之心。
她一生的信条,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到猴子满山遛。她的一生也确实如此:劳劳碌碌,含辛茹苦,为丈夫为孩子而活,她觉得她很幸福,她觉得一个女人的一生就应该如此。
当然她是幸运的,因为她的男人不错,年轻时帅气有能力,老了脾气温和,相亲相爱。
(二)
她有个很聪明很漂亮的女儿,她把她坚守一生的信条强加给女儿,她要求女儿如她一样地活着。
女儿生活的年代完全变了。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女儿出去打工,在南方的一个私人造纸厂上班。工厂条件极其恶劣,又湿又热的空气里有粉尘和浓浓化学制剂的气味,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这恶劣的环境在年轻时不觉得,当那时对身体已造成了巨大的伤害,随着年龄增长日益显露出来。
年轻的打工男女工作再苦再累,也是要谈恋爱的。女儿恋爱了,喜欢上当地的男孩,那男孩更是爱得痴狂。
她阻止她的女儿,用她的眼泪。她说她不放心女儿远嫁,女儿在她的身边她才放心。女儿不甘心,她就天天哭泣,舍不得女儿在外面受苦,也没有人知道,被别人欺负,也没有人帮助。
女儿终熬不过,不想她伤心难过,妥协了。
女儿是村子里出了名的美女,爱慕的年轻人很多,媒人介绍的络绎不绝。
女儿还是喜欢那个南方的男孩,对所有的求婚者无动于衷。
她急了,问女儿怎么就没有喜欢的。女儿说:我现在还不想嫁人!可是父亲不同意,发了雷霆之怒:必须嫁,今年就要嫁出去,年龄大了,不嫁出去,丢人!女儿说:那好吧,你们中意谁,就选择谁。
她鬼迷心窍,选了一个男的,他容貌不算丑陋,但和女儿的美貌相比,那就是丑陋;身材不算矮小,但和女儿高挑的身材相比,那就是矮小;他智商不算愚笨,但和女儿的聪慧相比,那就是愚蠢……两个人完全不般配,就象癞蛤蟆配上了天鹅,走到哪里,哪里都让人笑话。
男人固然不自在,女儿更觉丢脸。
她却很固执,男人长得帅有什么用,会被女人盯,会花心;男人有能力有什么用,会找更多的女人。她给女儿找的对象多好,第一,老实,女儿可以强势一点,他不会欺负女儿。
第二,有手艺,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女儿一生有保障。第三,可靠,不会花心,不会在外面有别的女人。
她觉得那个人简直就是一个宝贝,可以保障女儿一辈子的幸福,左劝右劝,硬磨软泡,再加上泪水,又一次让女儿妥协。
(三)
外表忠厚的男人,有可能内里奸诈;外表善良的男人,有可能心狠手辣;外表老实的男人,有可能一肚子花花肠。
结婚之后,那个男人心里失衡,把别人的嘲笑,转化为对女儿的愤怒,冷漠无情地折磨女儿;他手艺很好,后面有很多女徒弟,都是打工的女孩,他满肚子花花肠子;表面谦和厚道,心眼心机比谁都多。
于是吵嘴打架闹离婚。
她劝女儿,孩子那么小,算了吧,哪个女人活着,不受一些委屈呢?十月怀胎,一朝生产,那痛那鬼门关不都是给女人准备的?女人生来就是要受委屈的。
女人怎么能和男人比呢?女儿也不能和儿子相比。
是啊,连女儿几年外出辛苦打工钱,也全给了儿子结婚。那可真的是女儿的血汗钱,凭什么就给了儿子呢?女儿出嫁时,一无所有,什么陪嫁也没有一一女儿那就是泼出去的水。
随着孩子大了,女儿渐渐步入中年。年轻时在造纸厂里遗留下的祸患,终于发作出来,女儿的身体越来越差。有一次手术意外,差点就进了鬼门关。
女儿悒郁了,吃抗悒郁的药。
有的时候,会听听喜马拉雅,听听别人的故事,让自己开心一点。
有一次,女儿听了这样的一段故事,一段话,大概的意思就是说:人的一生短暂的几十年,不能只为别人而活,而从不为自己而活,那样地来这世间一遭,是白白地受苦受难来了!
这段故事这段话仿佛说的不是别人,说的就是女儿自己。
女儿醒悟了,不再悒郁,她振作起来,想余生为自己活一回。
为自己而活,首先要做的就是离婚。和这个男人,已经七八年没过夫妻生活了,她也是守活寡一样,只是还有人赚钱养家;只要和这个男人在家里或走在路上,她都感到有一种厌恶,有一种压迫,让她透不过气来。
(四)
女儿再一次提出离婚,又一次沸沸扬扬。
女儿确实如她一样,二十年来忍辱负重,贤惠持家,在外面的人看来,这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然而女儿内心充满着痛苦,心如死灰,为了孩子们开开心心,才没有争吵。男人赚钱,女人持家,孩子们快快乐乐长大,让多少人羡慕,又有多少人嫉妒?!
这样美好的幸福的家庭,要离婚,要散,所有的亲友都异口同声地极力反对!
老太太哭哭啼啼,打电话给女儿,女儿不接。
儿子传话给女儿,说老太太几夜未眠,总是哭泣。
女儿拨通老太太电话,一开口就劈头盖脸地好一通骂,把二十年的委屈和怨恨都骂了出来,骂完了,挂断了电话。
老太太有点懵,这世上的人都说她好,有菩萨一般的善良之心,为什么她最喜欢的最爱的女儿却如此恨她一一她难道不是一个慈母吗?
老太太做错了什么吗?那么善良菩萨心肠的人怎么可能会做错什么?没有,她仅仅用眼泪逼迫着女儿,按着她的模子生活而已?她那么爱女儿,如何会错?如果错,那只是她的模子象棺材一样,古旧晦气,毁了女儿的一生。如果错,也是爱之错一一一位慈母对女儿的爱会有错吗?
当然是没有错的。所有的亲朋好友更加指责女儿,离婚就离婚,居然还骂年迈的老母亲。
在乡村,有一个习俗,喜欢早早地准备后事:总是一个老人还活得好好的,很健康,就早早地量身定做了一口棺材,还放在堂屋。有些人没有去想如何好好活着,早已想好了死后的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