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质量人应掌握的质量检验知识

(2022-03-29 09:05:13)
标签:

质量

说明:质量管理是从质量检验起步的,虽然质量管理与质量检验并非一回事,但却离不开质量检验提供的质事实和数据,因此质量人依然应当掌握一些质量检验知识。

我们不是检验员,但检验能够为质量管理提供事实和数据,因而检验知识在我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检验的局限性。一是产品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设计和制造出来的。检验仅仅是防止不合格品往下流转的一个手段,是为了降低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起的是一个把关作用和预防作用。二是除了大型破坏性试验,任何产品都不可能对所有的质量特性都进行检验。例如产品的寿命和可靠性,不到产品使用到寿命期结束,就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不直接投入使用,产品的安全性也难以得到最后的证实。例如军工厂生产的一批子弹,除非你把这批子弹全部拿来进行射击检测,就不能真正判断其可靠性。而全部进行了射击,这批子弹也就全部消费完了,不再成为军工厂的子弹产品。像医药之类产品,即使使用了,是否有效,往往也是一个未知数。三是产品检验的质量特性往往只是一种代用质量特性,而不是真正质量特性。一般来说,一个真正质量特性往往需要多个代用质量特性来反映。例如食品,在工业污染日益加重的情况下,针对安全性这一真正质量特性,就在不断地增加相应的代用质量特性,诸如有害细菌、农药残留量、是否转基因、含有哪些添加剂之类。鉴于检验也需要投入成本,不可能对所有的代用质量特性都进行检验。当年正是因为没有对奶制品三聚氰胺的含量进行检验,才造成国产奶粉一蹶不振的严重后果。四是检验往往只有采用抽样方法来进行,抽样合格并不意味着全部合格。五是检验也存在错检、漏检问题,错检就是把不合格当作了合格,漏检就是没有检验,合格与否就说不清楚。六是相当多的检验都需要检验员的感官去进行去判断,例如判断产品的光洁度、美观度之类质量特性,往往依赖检验员的经验,不同的检验员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七是即使检验合格,并不一定就能得到顾客认可。顾客需要的不是产品,而是产品提供的劳务,检验合格仅仅只表明产品是符合标准的,并不表明产品就能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因此,我们不能迷信检验,对检验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其次我们要知道一些检验常识。一是要知道检验分类,例如按检验主体可分为操作者自检、操作者互检和检验员专检,按产品生产过程可分为进货检验、过程(工序)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检验、出厂检验等等,按检验手段可分为感官检验、仪器检验等等,按检验方法可分为全数检验、抽样检验等等,抽检检验又可分为计数抽样、计量抽样、计时抽样、随机抽样等等,按检验目的可分为一般检验、型式试验、大型试验、破坏性试验等等。二是要对设置检验的目的、条件、内容、方法有所了解,既不能放松、放宽检验,该设置的不设置,又不能随意增加检验和检验项目。检验毕竟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过多过严的检验必然增大鉴定成本。因此,要学会对产品质量进行风险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设计检验方案。三是要掌握与检验有关的管理知识,例如检验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不合格品的处置和管理、检验质量信息管理、质量统计等等。

再次我们要多少学习一点检验操作方法。我们至少应当掌握常用计量器具(例如:卡尺、分厘尺、百分表)的使用方法,应当了解本企业生产的产品检验操作方法,必要时甚至可以直接进行检验操作。

最后我们要掌握一些计量管理知识。检验需要计量器具,计量管理是质量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要学习《计量法》,要了解国家计量管理体系,要知道计量值传递渠道,要熟悉计量器具管理的相关规定。如果本企业设立计量检定室配备检定员,要知道如何与国家计量管理部门联系沟通。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国家规定实行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必须按规定定期送到有资格的计量部门或法定授权的单位进行检定。为了防止因计量器具本身的问题造成错检,企业应当建立相应的计量管理制度,规定计量器具的校验、校准、检定的期限、方法等等,严格禁止超期的计量 器具投入使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