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会馆:我们都是外哈儿

标签:
地名 |
湖广会馆
今日湖广会馆
湖广会馆位于东水门城内。从长江滨江路爬一坡梯坎上来,在那雄伟的长江大桥桥下,你可以看到一座古城门,那就是东水门。走进东水门,就可以看到湖广会馆那高大的围墙。其实,湖广会馆是个统称,包括了禹王宫(湖广会馆)、广东公所(南华宫)、齐安公所三大块。禹王宫始建于明末清初,广东公所建于清康熙年间,齐安公所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这三个会馆虽然各有各的大门,却墙靠着墙,连在一起,后又历经多次改建、扩建,成为如今保存下来的全国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2005年9月修复并对外开放,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重庆城又一张名片。
湖广会馆又叫禹王宫,供奉大禹王。明清时期,湖广就是今天的湖南湖北。湖南湖北有长江流过,有古云梦泽留下来的大大小小成千上万的湖泊,包括洞庭湖,历来都有水患,湖广人因而崇拜大禹。湖广会馆正对南岸涂山,涂山得名于大禹娶涂山氏的传说,这可能是当年选址的一个重要考虑。禹王宫后侧,还有广东公所和齐安公所(公所也是会馆),本来各是各的,如今加以沟通,统称湖广会馆,成为重庆城内值得一看的旅游景点。
三个会馆三大院落,由高墙环绕,聚集一起,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却又富有变化。广东公所和齐安公所居于坡上,一左一右,犹如卫士,拱卫着禹王宫。那外围的高墙和院内的封火墙此起彼伏,错落有致。那墙脊起伏蜿蜒,犹如条条游龙相聚,欲飞未飞。加上上下落差又大,站在高处俯瞰,苍茫一片,景观独特。徘徊于会馆院中,那巍峨壮观造型古朴典雅的大堂殿宇,那飞檐翘角铺盖着琉璃瓦的戏台戏楼,那巨柱、驼峰、斗拱、雀替、镂空撑拱等木制构件,那楼面遍布的山水、城门、几何图案、戏曲人物、二十四孝故事等精美雕刻,让人留连不已。
明末清初,四川连年战乱。七八十年间,战火纷飞,再加上灾荒不断、瘟疫流行,殍死无数,田无收获,赤地千里,城野半空。巴县(重庆)“民靡有遗”。那时,枇杷山、鹅岭都还有原始森林,大白天竟然有老虎从通远门进城来“散步”。重庆周边的江津“人烟断绝凡十余年”,“大足县止逃存一二姓,余无孑遗”。为此,从康熙年间开始,清政府实施“湖广填四川”,采用强制或半强制手段,将湖广、两广、江西、陕西等省农民迁入四川。填者,填塞也,引伸为补充。“填四川”,就是补充四川的人口。“湖广填四川”前后持续了上百年,先后有一百多万人迁入,而重庆接受的湖广移民大约占了一半。如今自称重庆人的人,几乎都是当年“填”来的。不信,你就回家去查查你的家谱吧!
湖广会馆中,保存最完好的是齐安公所。齐安是黄州府的古名,而黄州就在湖北。一个府(市)也要在重庆城单独修一个会馆,可见“填”到重庆来的黄州人之多。齐安会馆修得那样宏伟精致,从一个侧面说明黄州人在重庆“混”得不错。齐安公所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整个建筑包括戏楼、天井、看厅、抱厅、大殿等,大门斜向东方,朝向家乡方向,既有风水的讲究,也寄托了移民对祖籍地的思乡之情。在重庆,你随便问一个老人,十有八九都会回答你,他家是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填”来的。麻城县属于黄州府管辖,如今的孝感市当年还是一个乡。走进齐安公所,重庆人的感叹肯定更多。
会馆是明清时期都市或异乡中由同乡组成的一种封建性团体,具有保护自身利益、协调关系、联络感情的作用。只要同乡达到一定数量,就会集资修建会馆场所。事实上,在重庆乃至四川一些规模较大的乡场上,也可以看到大小不等的会馆,其中又以湖广会馆居多。例如荣昌路孔镇、铜梁安居镇、巴南丰盛镇都有规模相当大的湖广会馆(禹王宫)。“填”到重庆城来的湖广人多,其中发家致富的人也多,于是修的会馆也就特别大,特别豪华。重庆是西南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有长江水运之便,“填”的过程结束后,依然吸引着各地客商,重庆城的外地人也就格外多,于是又有了广东公所、江西会馆、陕西会馆、福建会馆、云贵会馆、山西会馆等。
到清末,重庆城就有了著名的“八省会馆”,每个会馆都有相当的规模和经济实力,几乎左右了重庆的政治经济。会馆的头面人物称为“首事”。官府要办点什么事,几乎都要请“八省首事”来商量。“八省首事”甚至取得了对重庆地方事务相当大的参与权和决定权。没有他们参与,即使是官府的行政事务,都是难以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