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秘的老珠子鉴定技巧,通过孔道工艺辨识古珠真假

(2016-09-19 13:37:55)
  许多文玩爱好者偏爱老物件,老珠子,因为拿在手里,戴在身上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厚重感,有一种与时代并行的沧桑感,这种美好的体验是新珠子无论如何也给不了的。但是欢喜之余也始终放不下一丝顾虑,担心自己的心爱的玩物是造假之作,是新货仿旧的赝品。


  文玩古董的鉴定是一项需要丰富经验的工程(说它是“工程”真是一点也不夸张),大多时候其中神秘的道理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当然,也有一两条标准是可以量化,可以对比分析的,比如珠子的孔道工艺就是判断其新老的重要依据。下面,龙纪文玩就和大家一起回顾古人为文玩打孔时的场景,并探究其中暗藏的神秘玄机。

  首先,放几张图重现下古人在文玩打孔、打眼、玉器绣花时的工作场景图。


  现在,圈里玩家一提起要给珠子开个孔啥的都会觉得是件挺Easy的事,分分钟就能完成。甚至新手学徒练习一两次都能搞定,而且孔道笔直,圆润光滑。但在古代,打孔可真是需要件体力、耐力和精力活。老祖宗有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很容易理解,正是因为工具的差别造就了古今工艺在这方面的天差地别。

  古人开孔使用简易的手工钻(上图中像弓箭一样的工具),单纯靠手臂提供动力。因此,古时打孔费时、费力,而且开出的孔道也比较粗糙,甚至孔道都不在一条直线上(两侧分别开孔,至中间合拢)。这是时代的烙印!

  通过下面水晶古珠的图片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些老珠子的孔道不在一条直线上,中部呈现出“V”字型交汇状。靠近两头的地方孔道相对粗,越往中间则越细。


  我们再从下面的截面图进行观察,不难看出,古珠的孔道是由两段组成的。这里,我们就可以推断出:古人开孔并不是一气呵成的,而是先选择一方开始钻孔,待达到中间位置时,再调换方向,从珠子的另一方钻孔,直到两段孔道对接交汇。


  如果两段孔道能顺利会合当然好,但是很多时候一次不能成功,就需要补功了,再进行第二次开孔对接。如下图横截面,可以看到由于一次打孔不成,而进行第二次打孔留下的痕迹。


  下图可以看出,由于需要多次试探补工,因此孔道内的打磨痕迹是多次叠加的,一圈圈的不规则的螺旋状纹路。




  但是,现在一些别有用心的JS也开始模拟老珠子孔道,人工开孔,有意做出粗糙不平、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孔道。因此,龙纪文玩要特别提醒大家,古珠的新老评判依据绝不仅仅只有孔道工艺一项,还需要在实践中结合珠形、包浆、磕碰等其他依据进行综合判定。

  一见倾心、一生所愿!龙纪文玩——发布专业、丰富的文玩知识,以及货真价实的交易信息。微信公众号:Longjiwenwan 或扫描下面二维码进一步联系我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