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五年级家长的一些话,关于学习中的一些问题
作者:路亨老师
带了很多年尖子班,送走了几届的毕业生,见过了各种各样的学生。他们很多在初踏入高年级时,都是有些迷茫的,面对着突然加多,加难的数学知识;面对越来越提前的小升初,很多时候,无论学生,还是家长都会有所焦虑,不知该如何是好。
确实,这两年的变化太大,小升初整体提前半年(甚至可以说是一年),各坑班的考察点越来越宽,越来越超前,越来越难,都在冲击着每年的学生和家长日益脆弱的神经。
因为小五目前所面对的现状,所以在学习内容、学习特点和学习方法上,都和三四年级有很大的不同:
1、学习的内容和难度突然增大,学生负担明显增大
五年级的知识,占了当前小学整体知识的一半以上,而且随着各种考试的提前,在学习时间上也有所压缩,虽然有些会下放到四年级,但是课程内容上的压力还是很大。而且这个阶段在课内还会有监测等重要的活动,都是在增加学生的负担。
2、对智力层面的要求降低,对认真程度的要求提高
到了五年级,原来一些比较聪明,但是不爱动笔的学生,成绩会有所下滑,而那些不是很聪明,但是很努力,认真的学生,成绩会进步。这是因为在高年级,对计算的要求会高,细致的学生和粗心的学生在这方面有明显的差别,另外因为知识点增多,所以高效的学习效果,后期频繁的巩固提高都是很重要的,这方面,是否认真会非常重要。
3、学习的功利性增强,兴趣层面被弱化
换句话说,不管爱不爱学,如果想去一所很好的重点中学的好班,都要面对一个痛苦的小升初,都要经历一段痛苦的准备过程。不会说有轻轻松松学习,然后轻轻松松上好学校的人存在。如果一个人看着比较轻松(传说中的牛孩),那是因为他在之前付出了比别人多的努力。学习在任何时候都不如玩游戏,上网来的轻松愉快。而且学习都会面临一个
困难->简单->困难的过程,因为学习是螺旋上升的,入门往往都很难,但是通了以后,会发现就是那么一回事,但是想要做的更好,就又变困难,需要更加努力的付出。
4、需要及时的复习巩固
任何一个东西,学完以后不复习,过俩月仨月的也必然会忘记很多,所以能否按时,按计划复习,关系到这个东西能否长久的在记忆中存放下去。事实上,在小学阶段,很多人在学习中有很多重复,一些比较基本的东西,有些人学过两遍甚至三遍,到考试的时候还是不行,这点可以说非常浪费,如果有意识及时复习,很多时候,这个第二遍或者第三遍是可以省下来的,至少不用在下次再见到时又和什么都不会一样。
5、专题训练和综合训练要并重
有些学生平时学的不错,一到考试就不行,这个现象比较普遍。其中一个原因是平时对综合训练关注的不够。平时上课,主要是专题为主,学生很清楚今天学了些什么,做题时改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凑结果,凑答案。但考试时,没人会告诉你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做,这个题是考察什么,所以学生会比较迷茫,不知如何下手。所以会出现即使考试题比平时学的简单,但学生依然不会的情况。
6、注意解题速度和精度的训练
目前多数小升初考试题量较大,所以速度和精度是决定成绩的重要因素,需要在平时多去训练。和第五点配合,在做综合训练时,严格控制时间,给学生考试时的感觉,慢慢地,学生自己就会控制考试时的时间分配,另外,在平时写作业时,注意让学生不要拖沓,速战速决,养成一个良好的作风。
关于精度,可参见王立强老师的帖子:(http://bbs.gaosiedu.com/read.phptid=24104),平时和考试时多注意检查,其实很多时候,学生不会觉得会的题没做对有多严重,但其实,这次他错,下次碰到这道题,他很大程度上还会错,这是习惯问题,也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上的问题,一定要把检查提高到一个高度上。
7、准备错题本
把平时的错题记录下来,写清楚错误原因并改错,对今后的学习很有指导意义,而且,如果时间紧张没有更多时间复习的时候,只看看错题本往往效果不错。
8、准备草稿本
有草稿本的话,做题正确率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在一张白纸上书写过程,和在桌子上书写过程,显然是不一样的)。
9、平时注意估分
无论考试还是平时写作业,估计一下自己能对多少是很有好处的,一般来说,扎实的人估计校准,平时毛毛躁躁的人会偏差很大,而且越好的学生,往往每次的估计都差不多。
以上9点是目前五年级学生在学习方法上需要注意的地方,当然,其它年级的家长也可以借鉴其中的某些部分。
最后我说一下现在比较热门的作业问题,目前,有很多家长反映现在尖子班的作业感到有困难,实际上,今年的作业和去年甚至是前年相比差别并不大(唯一的区别是附加题变思考题),而从前两年的情况来看,多数学生还是完成的比较理想。本届的话,从我带的几个班每次的助教统计情况来看,除了思考题,前面的基本题都还是做的不错。
当然,感受有所区别更多的可能是思考题,以前它是附加题,多数人不做也不看,自然不会感到困难,现在放到思考题,想法就是不管学生的程度如何,都鼓励他们去探索,去思考一些困难的问题,对难题来说,看不看解答其实是没有意义的,这点我在中学时有深刻体会,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花2小时做出来一道困难的题目比花2小时看10道解答要有意义的多。
所以在面对作业时,希望各位能够将基础题和思考题区别对待,前者是一定要搞清楚,弄明白,后者多去思考,多动笔试算,重过程,不重结果。
关于基础题的设置的目的,一个是巩固复习,另一个是为将来的各种考试做准备。上届五年级的寒假,油菜考试,招了一批人;五升六仁华考试,决定夏令营名单,包括五年级所要面对的迎春杯或者华杯,这些考试题目的难度,基本都类似甚至超过作业的难度,如果不提前根据这些考试的难度做准备,会有问题的。
所以希望家长能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习方法的方面,而忽略某一道特定的难题的求解上,有时学生问我题,我会直接告诉他这道题太难了,你不用做,因为我很清楚,我现在给他讲了,过一周我再让他做原题,他依然不会。所以并不是什么都一定要弄明白,难题千千万,也不可能全弄明白。
下面我列举几个学生家长的例子,我觉得在这几年的教学中,他们的这些做法我是很认可的:
A家长的学生是我上上届带的,带了两年,开始的时候程度一般,D班水平,她爸平时管的不多,但她妈特别上心,特别注意从整体安排孩子的时间,对她的学习计划是安排到每天什么时间学什么的,每周上课之后,一定会安排时间复习巩固(作业在这之后);到了每年的假期(寒假,暑假),家长都会拿出之前的讲义和作业,让孩子再做一遍,复习巩固,如果不会或者做错,题目记到错题本上,作为重点关注对象。虽然家长一点奥数都不懂,但她在学习方法上的引导,使得孩子在两年间,学习成绩稳固的提高,当时家长的目标是清华附,最后也确实进了油菜。(当年六年级高思杯前十名)
B家长是我上届一个学生的母亲,这个学生五年级结束后进入人素班,这个家长和上面类似,也是特别会安排孩子的学习,不过她对奥数的兴趣似乎比她孩子还要强,经常一起讨论题目,一起来问问题。所以在上课过程中,她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学习。
C家长是这届的,她不懂奥数,但对作业抓地很紧,周末上课,下课后回家让孩子及时做作业,当然,其中一定有不会的,没关系,周一,她又把作业拿出来,继续做,还不会是吧,周二接着来,如此反复几次,ok,虽然家长不辅导,也没有其他人辅导,但是作业完成情况是班里最好的。
最后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另外从这周开始,五年级会定期发放小升初综合测试ABC卷,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卷子让学生限定时间做题,以训练必要的应试能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