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阅读练习专题——标题的作用(中考现代文阅读+答案+解析)
(2017-10-02 19:51:02)
标签:
中考阅读阅读技巧标题的作用中考题加答案 |
分类: 阅读题技巧 |
中考阅读练习专题——标题
分析标题的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以人物为题的作用:突出人物形象;展开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2、以形象特征为题的作用:铺陈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3、以物象为题的作用: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寄托某种情感,突出文章主题.
4、以事件为题的作用:突出主要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旨.
5、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的作用: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具有隐喻象征意义.
惟有垂杨管别离
②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做老师和学生。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 被疾病和疾病所带来的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A】当她将病房当做课 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将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B】每一 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就马上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
③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之中神采奕奕的时刻﹣﹣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两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 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④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到最后,小病号也愤怒了:“我反正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小病号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 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⑤自此之后,岳老师没有罢手,反倒是教他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她跛 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小病号的病更重了,要转院去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她夜夜难眠。
⑥深夜,借着走廊里的微光,她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本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语单词。
⑦微光映照下的她,让人感慨: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死亡是人人都无 法逃脱的命运,但是你至少要留下抗争的痕迹。
⑧一大早,小病号就要去北京了。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可是, 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 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⑨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 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到喊声,是小病号。他在院子里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唯有垂杨管别离!”可 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1、面对厄运,岳老师带着小病号留下了哪些“抗争的痕迹”?请简要概括。(4分)
2、岳老师两次大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具体分析。(4分)
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A、可是,当她将病房当做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 然出现了一丝红晕。(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4、本文以“唯有垂柳管别离”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加考点分析】.
1、答案
(1)岳老师不顾自己的病情在病房中教小病号学习,提问题考小病号;
(2)岳老师日夜陪伴在小病号身边照顾他;
(3)小病号病重转院前夕,岳老师深夜不眠为小病号编教材;
(4)离别之际,小病号最终背出了整首诗.
【分析】这篇文章讲述了因病住院的岳老师在病房中和小病号成了一对师生.她们总在一输完液后就开始学习,岳老师也为自己能在病中找到自己的价值而高兴.而小病号时常因诗歌的难背而生气,以自己的生命快结束背这些没用为借口不愿背诗,岳老师感到痛苦.当小病号有一天因病重要转院了,岳老师赶紧为他编写了一本教材,看着小病号的离去无比的伤感,而听到窗外小病号流利地背出了那首难背的诗句,她再也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泪水.文章写了两个病人,他们因病结识,又因病分离,这道伤感的离别诗更人让人无限伤感.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的归纳与概括.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题目中的“生命的抗争”指什么,然后再从文中找到相关内容加以概括.岳老师与小病号都因病住院,他们的生命受到了疾病的威胁,“抗争”指的就是他们在这种情况下表现出的不畏疾病的行为.纵观全文可见,主要表现在:二人不顾病重而成为师生,仔细的学习;岳老师日夜细心的关爱小病号并照顾他;小病号病重转院前夕,岳老师赶紧为小病号编写一本教材;在离别时,小病号终于背出了那首很难记住的诗.
2、答案
第一次大哭的原因:①为小病号的病情严重而伤心,②也为孩子太小而不能理解生命的意义而伤心;(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第二次大哭的原因:①为小病号临别背出那句诗而欣慰,②也为不知以后能否与小病号再见而伤心.(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事件来分析.第一次哭,是因为岳老师让小病号背的诗,他三天都没背下来,生气地说自己的生命快结束了,背这些没用.岳老师躲出去哭,一是为小病号年纪小却病情严重而伤心,另一方面是为孩子太小还不懂得生命的意义而伤心;第二次哭是因为小病号在离别时终于背出了那首难背的诗,岳老师感到无比的高兴,同时想到小病号病重转院,为他的病情而担忧.
3、答案
A、采用神态描写的方法,“终年”“苍白”写出了岳老师身体状况很差.而“一丝红晕”与“苍白”形成对比,写出了岳老师为小病号讲课时的激动心情,体现了岳老师对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
B、用了“一输完、马上”等一系列的动词,写出了岳老师迫不及待想要教小病号学习的急迫心情,说明岳老师在病房里又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教小病号学习是她觉得最幸福的事.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分别按后面的要求,从人物描写及词语的运用角度来赏析即可.第一句,是对岳老师的神态描写,“苍白”表现了她身体很差;“一丝红晕”则形象地表现出岳老师为小病号讲课时的激动,她为自己能在病中继续发挥自己的生命价值而高兴.第二句是对岳老师的动作描写,“一输完、马上”表现了岳老师心情的急切,说明岳老师认为教小病号学习是她最幸福的事.
4、答案
①这是本文的线索,本文围绕着这句话展开.
②暗示了离别,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③题目富有诗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标题在小说中的一般作用,主要有:①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作用;②设置悬念;③指明文章线索;④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转折,化解人物矛盾冲突.
本文的标题是一句诗,首先可以想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再结合全文的内容,可以看出全文的内容主要围绕着这首难背的诗而展开,标题就是本文的线索,
同时标题又暗示了别离,与结尾情节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