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课堂实录
(2017-02-13 09:31:18)《故宫博物院》课堂实录
师:我们都看过电视剧《康熙王朝》,呢么大家知道它的故事背景发生在哪里么?
生:故宫。
师:对,在故宫,那么,大家去过故宫么?
生:没有。
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黄传惕一起到故宫旅游,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故宫介绍清楚的。(板书课题、作者)
师:故宫被称为“紫禁城”,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它被称为“紫禁城”呢?我们来看一下,紫:紫微垣(天地之宫),天子所居。禁:守卫森严,常人难以涉足的禁区 。紫禁城名得于紫微星垣。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将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它星座,三垣为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三垣中央,因此是代表天帝的星座。天帝至高无上,而人间的皇帝也是至尊的,所谓"太平天子当中坐"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辛亥革命以前,故宫戒备森严,绝不允许庶民进入,名为紫禁城就有这个原因。
师:课文我们都已经预习过了,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齐读下面的生字词。
生:金銮(luán) 殿
修缮(shàn)
师:从体裁上来讲,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从题目我们能获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故宫博物院,下面请大家速读课文,梳理文章层次。
生:读课文,划分段落。
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层次划分。
生1:
二、
三、(16段)纵览故宫,照应前文
第一段是写故宫在古代建筑群中的地位,第二段是指出故宫建筑群的整体特点,最后一段是写从景山回望故宫全貌之所见,照应了第二段。
师:可以说文章是开头和结尾相照应,而中间部分则详细介绍了故宫的重点建筑,那么由此可见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板书)。
作者在介绍故宫博物院时,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在具体介绍之前,先对建筑物做了一个整体的说明,也就是先说明故宫建筑群的整体特点,即: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然后再围绕这一特点详细介绍重点建筑,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完成示意图。
学生默读课文,完成示意图。
师:本文在说明故宫博物院的特点时,不仅总体上运用空间顺序,在介绍重点建筑时也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的。那作者在文中重点介绍的建筑是太和殿,具体段落是5、6段。下面大家默读5、6段,概括主要内容。
生2:第5段,是写太和殿的外形特点色彩鲜明,雄伟壮丽,突出故宫建筑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的特点;第6段是写太和殿内的陈设和雕饰,突出故宫建筑精美的特点。这两段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的空间顺序。
师:这也符合我们参观的顺序,先看见外形,后进到里面,那里面又该怎么介绍呢?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较阅读。这里是老师修改后的第六段,请大家与原文比较,这样改行不行,请说明理由。
出示修改后的文字,让学生与原文比较。
方法:先找出不同的地方,揣摩效果的不同。
进入大殿,有一个金漆雕龙宝座和雕龙屏,还有两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发现从龙口里垂下一个银白色大圆珠,有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师:本段中作者先以“朱漆方台”为立足点,按“正中”“上面”“背后”“两旁”的顺序准确地说明了太和殿的内部构成。然后以“蟠龙”为立足点,按“周围”“下面”的顺序说明的清楚明白。一个立足点肯定不行,就像介绍教室的时候,我们站在讲台上,可以介绍上、下、后面的陈设,但是前面的不能介绍,就需要换个立足点,再来介绍,这样就介绍的全面了。(板书)
师:我们说学以致用,学了这课让我们用空间顺序介绍我们的教室内部陈设。注意:找准立足点,用准方位词
学生写。
交流、点评。
师: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写说明建筑物文章的两点:一是总体上可用总分总的结构,二是要空间顺序,具体介绍内部陈设,要找准立足点,用准方位词,这样能使文章思路清晰,介绍清楚明白。课下我们布置一次作业, 以《我的学校》为题,写一篇说明文,用上总分总的结构和空间顺序,找准立足点,用准方位词。好,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