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记叙文教学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2016-11-12 00:44:40)

一、选题背景

初中学生学习记叙文,拿到一篇课文,分析中心思想,归纳段落大意,把一句一句拆开了解释。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渐渐消退,主体意识就会逐渐泯灭,认为记叙文就是咬文嚼字、死记硬背、归纳总结,创造美的能力自然也会逐渐消退。课堂生命意识缺失,以致出现了墨守成规的课堂——缺乏思想、人云亦云的课堂缺乏个性、浮光掠影的课堂——缺乏实效、机械重复得课堂——缺乏灵气。初一、初二甚至到初三,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对记叙文学习不够重视,存在一个理解的误区,就是记叙文不用下功夫也能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提高,对记叙文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甚至有不少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中学生要如何学习记叙文,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语文老师。

二、研究内容

探索激发初中学生记叙文学习方法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记叙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材料的解读,而获得情感的历练。当然这种历练过程,包括对美的感悟与品味。在生活中美是处处存在的,只不过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记叙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开启学生通过阅读去感受美、领悟美、体验美的眼睛,从而唤醒学生学习记叙文的兴趣。

1、再现记叙文教材提供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化难为易,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精读文本,品味蕴涵在语言文字中的美;品读文本,认识语言形式美。在精读课文时,应认识品味语言文字表达形式上的美,如用词的精确、修辞手法的运用、句式的变换,与所表达的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课文内容美与表达形式美的统一。

3、审美地组织课堂,把认知、理解、文字训练本身枯燥的学习过程同感性过程相结合,通过联想、想象使教材具体、鲜明、生动,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从而化学习过程为一个审美过程,化理性为感性的形象,凭借情感感染、触动学生,调动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有一位老师曾经说过:“要想感动学生,先要感动自己。”我们语文老师就是要常常被一些事情感动着。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课堂为现场,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性、实践性、探索性研究。探索符合自己实际的记叙文教学走向。

1、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目的是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认识,解决学生对语文不在乎的认识问题。

2、努力探索一条扎实、有效、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初中记叙文教学新路。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规律和原则的要求,开展对记叙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模式,教学组织形式与活动方式的研究与实验,激发学生对记叙文教学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能力一般表现为六个层级。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我们要让能力形成为终点。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以校本教研为主,并根据内容采取有效的科研方法。如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等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个案例反思、分析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准备阶段:(20164----5月)

1、 理论学习,为个人课题研究做好准备。

2、 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方案,完成课题申报。

实施阶段:(20165月—201610月)

    第一阶段:现状调查阶段。

    第二阶段:分析研究阶段。

    第三阶段:科学完善阶段。

总结阶段:(201610月—11月)汇总研究成果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课题参与人员:语文教师王萍及初一(1)班全体学生。

  课题承担者:语文教师王萍

 

  课题承担者按计划实施研究工作,月末填写好研究活动情况纪录,撰写阶段性小结或反思,装入课题档案袋。平时主动向学校教科室汇报课题研究推进实施情况,适时邀请学校领导和校内外老师参加有关本课题的研究课、学术研讨、论文交流及其他形式的阶段成果交流展示活动。在课题研究时间过半时,及时撰写课题中期总结。课题研究工作完成时,应系统整理、准备好各种资料,向学校教科室提交课题研究方案、过程管理材料、结题报告、“成果鉴定表”等材料,提出结题鉴定申请。详细记录研究活动过程,并注意做好各种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每个课题要建立一个专门的档案袋,课题结题时各种研究资料随袋递交教导处,由学校作为教育科研档案保存。

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课题参与人员:语文教师王萍及初一(1)班全体学生。

课题承担者:语文教师王萍

课题承担者按计划实施研究工作,月末填写好研究活动情况纪录,撰写阶段性小结或反思,装入课题档案袋。平时主动向学校教科室汇报课题研究推进实施情况,适时邀请学校领导和校内外老师参加有关本课题的研究课、学术研讨、论文交流及其他形式的阶段成果交流展示活动。在课题研究时间过半时,及时撰写课题中期总结。课题研究工作完成时,应系统整理、准备好各种资料,向学校教科室提交课题研究方案、过程管理材料、结题报告、“成果鉴定表”等材料,提出结题鉴定申请。详细记录研究活动过程,并注意做好各种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每个课题要建立一个专门的档案袋,课题结题时各种研究资料随袋递交教导处,由学校作为教育科研档案保存。初一(1)班全体学生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

七、课题的经费估算。

本课题作为个人的微型课题,所需图书等设备学校优先提供,学校每学期确保本课题成员参加培训、研讨会、交流及科研成果的总结与推广所需经费。必需经费实报实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