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装生产线的工艺及相关喷涂设备

标签:
往复喷涂机涂装生产线 |
1)常规汽车工艺(完整工艺)
白车身进入→前处理→电泳→电泳烘干(裂解物排放)→电泳打磨(粉尘颗粒排放)→焊缝密封(VOCs排放)→PVC车底喷胶(VOCs排放)→中涂喷涂(VOCs排放)→中涂流平(VOCs排放)→中涂烘干(VOCs排放)→中涂报交→面漆喷涂(含罩光漆)(VOCs排放)→面漆流平(VOCs排放)→面漆烘干(VOCs排放)→检查→点补(VOCs排放)→精饰→质保→空腔喷蜡(VOCs排放)→总装车间
2)常规汽配工艺(完整工艺)
前处理→(电泳→电泳烘干)或(脱水烘干)→中涂喷涂→中涂流平→中涂烘干→面漆喷涂→面漆流平→面漆烘干
3)常规集装箱工艺(完整工艺)
喷砂→喷锌→中涂喷涂→中涂流平→中涂烘干→面漆喷涂→面漆流平→面漆烘干
4)常规家电工艺(完整工艺)
前处理→(电泳→电泳烘干)或(脱水烘干)→中涂喷涂→中涂流平→中涂烘干→面漆喷涂→面漆流平→面漆烘干
前处理→脱水烘干→粉末喷涂→粉末烘干(无VOCs排放)
5)常规喷漆室设备
大于95%的喷漆室采用全新风形式强制送风、排风,VOCs为低浓度大风量高空直接排放。如处理VOCs,需增加VOCs浓缩装置。
5%喷漆室采用循环形式强制送风、排风,VOCs浓度相对较高,可处理后排放。此形式只适合自动喷漆室,不适合人工喷漆室。
6)常规流平室设备
VOCs浓度相对较高,可处理后排放。但国内只有5-10%的设备配置VOCs处理装置,正常生产时处理装置使用情况不明。
7)常规油漆烘干室设备
VOCs浓度相对较高,可处理后排放。但国内只有5-10%的设备配置VOCs处理装置,正常生产时处理装置使用情况不明。
8)常规VOCs处理装置
国内常用的VOCs处理装置为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高温焚烧(RTO、TNV),中温焚烧(烘干室加热装置的拓展,如四元体机组),辐射+VOCs处理(CIR)。
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一次投资较低,使用成本较高,处理效果较差,一般为小型生产线使用,设备使用率低。
高温焚烧(RTO、TNV)一次投资较高,使用成本较低,处理效果较高,一般为中大型生产线使用,设备使用率相对较高,特别是TNV的余热供烘干室使用,设备使用率很高。
国以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实施“调整转型、创新升级”的战略,在国家相关政策导向下,着力调整产业技术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加强自主创新和形成自主技术、标准和品牌,加大培育发展新兴环保涂料品种,推广新工艺、新装备应用,加快对已有节能环保方面较差涂装生产线的改造。
1)加快发展环保型涂料产品
溶剂涂料:汽车产品在涂装过程中,涂料成本不到整个涂装成本的20%,其余80%是涂装过程中所消耗的成本。因此降低涂料中挥发性有机物(VOC)含量、缩短涂装工艺流程,优化涂装线布局,合理安排生产,提高产品的一次合格率,可降低整车成本并节能环保。
环保涂料:推广水性化、无溶剂化(粉末涂料、辐射固化涂料)和高固体分化等新技术应用。
2)推广新工艺、新装备应用
如针对整车涂装,推广整车涂装免中涂工艺,同时取消了中涂打磨工序、缩简了涂装生产线、降低了环境污染,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量。
推广采用自动喷涂装置,降低油漆过喷量(降低油漆消耗量),采用循环形式的送排风装置并配置VOCs处理装置。
推广高效节能的VOCs处理装置,降低使用成本。
3)加快已有自动喷涂生产线的改造
中国目前已有的大部分的涂装生产线的工艺、装备技术相对较差,且无VOCs处理装置,环境污染很大,通过国家相关的政策导向,对此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是降低VOCs排放的重中之重。
4)加快制定相关的国家政策,对VOCs处理、排放有明确规定,对VOCs处理装置的使用情况建立长效监督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