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们男人的生存意义,难道就只不过是一台生殖机器吗?”当丈母娘提议女主角陈建国再娶一个丈夫时,身为警官的男主角邓淑贤终于忍不了了。
这部名为《美丽新世界》的马来西亚电视剧曾被网友称为“低配版《黑镜》”,以上对话来自该剧第一个故事《丈夫》。在这个故事中,作者构建了一个与华人文化中 “男尊女卑”社会与穆斯林文化中“一夫多妻”社会完全相反的世界:“21世纪人口全面失衡:全球90亿人口中,只有10亿是女性。” 于是女人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而男人则退居家庭;生女儿是家族荣耀,生男孩却是“赔钱货”,更极端的是,法律规定,婚后外遇的男人会被判死刑,而现实情况是,判刑之前很可能被老婆私刑打死。
- 写给华人看, 也写给马来人看
《美丽新世界》的创作于巫绍棋的两个长处以来的想法:一是想创作关于东方文化题材的剧本,包括高龄化社会,男尊女卑,亲子关系等。比如《乌鸦》中描述的高龄化社会;《丈夫》的男尊女卑;《镜子》的亲子关系,以及《甜甜圈》对美与丑的传统定义。
《美丽新世界》有四个主题,分别是《乌鸦》、《丈夫》、《甜甜圈》和《镜子》,每个主题有三集。其中,《丈夫》单元在中国尤其引起社会热议。《丈夫》主要描述一个女尊男卑社会,所有日常对话和生活场景都与男尊女卑社会对调,女人在外面搞事业挣钱养家,男人在家“相妇教女”;生女儿是家族无比荣耀,生男孩被人唾弃;男人在外面偷腥会被打死或判死刑
,而女人可以娶多个男人。
《丈夫》的创作与巫绍棋的出生背景有关。巫绍棋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离家出走,母亲独自把兄弟姐妹养大成人。对母亲、父亲角色互换的记忆,使他对女性与男性的角色有了与独特的体悟与看法,这也融入到他的创作中。“在我生命的印记中,男人似乎不能撑起一片天,到最后还是要女人撑起一片天。”
巫绍棋说,“其实你看,在《丈夫》剧本中,我是偏向女人,想替女人说话的。包括剧中淑娴(男主)外面有外遇被建国(女主)知道了,但建国还是以女性最博大的胸怀和爱去包容和宽恕他;如果换成男人,发现自己的女人外面有外遇,不大会像女人这般做法,而女人的这种包容与宽恕,并不是懦弱,而是坚强。”
在《丈夫》的开头,黑白色调,环境阴沉严肃。老婆怀疑丈夫偷腥,于是用棍棒杖打丈夫,直至把丈夫打死;在这个场景中的老波与另外他三个女人都带着黑色的头纱。“那个黑纱,某种程度也象征戴着头巾的马来穆斯林女性”。巫绍棋解释说,“虽然自身是华裔,但这部剧不仅仅是写给华人看的,也是写给马来人看的。” 他补充道,《丈夫》整部剧的原始灵感其实来源于一则巴基斯坦新闻:一位穆斯林女性因为被怀疑通奸,就被家人用乱棍打死。
- 作者:它不是喜剧
在马来西亚,70%左右人口为马来穆斯林族群,24%左右为华裔,7%左右为印裔。一般马来穆斯林男性可以娶四个老婆,在《美丽新世界》中,一个女人被反向设定成可以娶多个老公,没想到这一点正是《美丽新世界》获得投资的关键原因。
接着说到《镜子》,巫绍棋说:“在《镜子》的社会中,认为子女是否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于是有这样一条法律,如果子女做了犯法的事被关进监狱,那么父母也要受罚坐监狱。故事中的这个家庭,儿子杀人坐牢,使得父母也要被关进监狱。但是,这对父母不相信平时特别乖巧的儿子会杀人,于是他们就越狱,去调查他们的儿子究竟有没有杀人。”
“调查结果证明就是儿子所为,于是这对夫妇就开始回忆过往生活的点滴细节,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儿子杀人。这对夫妇有两个孩子,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小的时候,女儿学习不好而淘气,而儿子学习特别好而乖巧。但长大之后,女儿生活的很好,儿子却杀了人。本剧没有给出结论,但想让大家思考,究竟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的言行教育怎样影响着孩子。”听到这,所有电视台高层都对剧情充满了期待。巫绍棋说:“当时所有高层都表示真想看看剧里的情节是怎样发展的”。
巫绍棋的作品最终获得电视台投资拍摄,但最初,投资方与巫绍棋说:“这个片子要拍成喜剧”,但巫绍棋认为,亲子教育这样严肃的课题, “带着爸爸去山上等死,怎么可以拍成喜剧?” 他不管投资方的意见,把它拍成了一部严肃剧。
- 选演员重要的是对故事有共识
在演员的选择上,巫绍棋强调,他希望演员在演绎剧本时能有自己的灵活性,有自己的想法,但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批判性。“(演员要)对社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和我的剧本所说的故事能产生共识”。”大部分演员在我们见面,听我说完这个故事以后,本身也是很喜欢,才能参与这个戏,和我们共同完成这一次的(拍摄)任务。”
比如《丈夫》中饰演安安的演员庄可比,巫绍棋认为,他在演绎剧本时身上散发出了一种特质,让人相信他就是女尊男卑的社会的产物,但他没有用娘娘腔去表演,反而是用正常男性的气质去演绎一个男人在女尊男卑的社会到底需要多少能耐。“这也挑战了演员自己的世界观,(他们)开始明白在世界上一些特殊国家,女性的地位有多凄惨,”巫绍棋说。
- “要不是在中国火了,相信别人不会再让我写剧本了”
不过,该剧在马来西亚电视台播出后,并没有引起当地社会的关注,观众反应冷淡。有人说:“本地制作太粗糙,不能与国际接轨”;有人说:“外国的月亮总是圆的,还是比较喜欢韩剧”;也有人评论说:“剧本,开头是好的,但慢慢到后来,就粗淡无奇、草草收场了”。观众的看法,确实道出了马来西亚电视剧制作中各种存在的弊端。
“就拿《美丽新世界》来说,制作经费太少,尤其最后几个场景,我们就草草收尾了,这样来说吧,一个中国导演告诉我,他们用在一个主要演员着装上的花费,就相当于整部《美丽新世界》所有的制作经费。”
“马来西亚华人已经不看书、不进剧场、不去画廊、不去博物馆了,他们的文化修养就像沙漠。”
这部剧在中国网络火爆传播的时候,也出现了一些文化认知上或语言上的误差。剧中演员的马来西亚华语口音常把“男人”说成“蓝人”;演员说的是“那一块油棕园”,中国观众听成了“那一块柳宗元”‘剧中女主角说要“封赏拿督(datu)”(马来西亚一个代表阶级荣誉的封赏),中国观众听成“封赏大豆”。虽然是华语剧,但中国观众感觉也很无奈地说:“中文字幕呢!我们需要翻译!”
“我们自己的文化,视野,态度在哪里呢?”
对此,巫绍棋大笑一番,认为这也马来西亚面对的问题,“很多演员,他们的母语并不是普通话,但是我们必须把我们的电视剧制作成普通话,所以语言一直是我们马来西亚演员一直在挣扎的一个点。”他又开玩笑说:“没事,就把它当成是看泰剧或韩剧,就看翻译吧。”
巫绍棋也说:“要不是在中国火了,我相信别人不会再让我写剧本了。其实这部剧我是冒了很大的风险,我要做的电视剧,需要观众有想象力,看后,可以去思考一些事情”。其实,这部剧不仅内容给人想象与思考,而且间接培养了观众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并且能够思维的动力。
巫绍棋提到:“(除了质量问题)观众不爱看本地剧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正在跟风拍偶像剧爱情剧。我们自己的文化,视野,态度在哪里呢?”
巫绍棋透露,在下一部剧中他要考量多元民族生活的马来西亚,“大家(将)操持着不同方言与语言,不应该是单一的纯华文了”。
世界说 马岩岩
发自 马来西亚 吉隆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