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邓卫玉书》翻译

(2019-01-25 21:54:51)
                                                             与邓卫玉书
                                                          【清】郑日奎
                                           (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   孙学军   译)
阅来谕【谕示,指示,告诫的言辞】,其论次【论定编次】仆文,似多假借【宽容】,不敢当。至谓仆以京华清署[2],日与诸名公卿负海内文章重望者【定语后置】游,以故风气【风尚习气;风度】日上,似有所师承云云,仆捧读之余,不胜悚息【惶恐】。以仆文为佳,固未也;谓有师承,则无之矣。
       【译文】读了你的来信,信中论定按时间顺序编次我的文章,似乎有许多的宽容,我不敢承当。至于说我在京华清贵的官署,每天与享有国内文章很高声望的各位名公贵卿交往,因这缘故气度一天天地长进,似乎有了师承的关系,等等。我捧读来信后,不胜惶恐。你认为我的文章好,本来就不是的呀;你认为我有师承,却是没有这种事的。
       仆负性素拙且介,足下所知,雅【素来】不乐游【行走】尊显者门。或当迁除【官吏的升迁除授】,朝参【上朝参见皇帝】后,故例必往谒,不获已【不得已】,问道已经【业已经过;业已经历】,得其状,赧甚,然不可免也。姑造焉,则必先贿阍者【守门人】,为婉词求其通。阍者犹不遽达,直曰:“属【恰好遇到】方有公事,君且去。”约以他日。既不敢强,复不敢违约。如期往,或不值【遇到】;值矣,则下马拱立门外,阍者将刺入【名帖】,良久,始出报曰:“属方倦,少憩也。”或曰:“甫进餐。”或曰:“方与某客谈未竟,君姑俟。”乃引至别室中,几席略不备,苟然【草率】命坐【安排坐席】。良久,口且燥,腹且饥,或疲欲就卧。当此之时,面目【形象】不可以告妻子,每愤起欲弃去不顾,度于理又不可,勉俟之。良久,阍者趋前曰:“请见矣。”急从之入。相见时,尊显者礼殊简贵【简傲高贵】;坐定,慰劳外,寥寥数语,都不及文章事。茶罢,三揖而别,如是而已。如是者一且甚,其可再乎?  
       【译文】我所拥有的秉赋一向就拙笨而又耿介,这是您所知道的,我素来就不喜欢奔走在显贵人家的府邸。有时遇到官职升迁,上朝参见皇上之后,按照惯例必须去拜谒显贵之人。不得已,询问已经拜访过的人的拜见方法,了解了情况后,就非常羞愧了,然而这是无法避免的。如果去拜访高官,就必须贿赂守门人,说好话请他通报一下。守门人仍然不能马上通报进去,就会直接说:“恰好主人有公事,您暂且离开吧!”约定其他日期再来。既不敢强求,又不敢违约。按照日期前往,有时遇不到;遇到了,就下马在门外拱手而立,守门人将名帖送进去,很久,才出来通报说:“恰逢主人疲倦,稍作休息呢。”有时说:“真吃饭呢。”有时说:“正与客人谈话,还未谈完,您姑且等一下。”就引导到偏房,几桌坐席也省去不准备,草率地安排坐席,过了很久,口渴肚饥,有时疲惫得想要睡下去。在这个时候,自己的样子不能说给妻子儿女,常常愤然而起想要放弃离开不再顾及,但是顾虑到常理又不能离开,勉强继续等待。过了很久,守门人走过来说:“请您见面了。”急忙跟着他进去。见面时,显贵之人的礼节特别简傲高贵。坐下来后,慰问之外,简单几句话,都没有谈及到文章之事。喝茶之后,三次作揖告别,如此罢了。像这样的情况一次已经过分,岂能再一次呢?
       夫今之负海内文章望者,大半皆居尊显,据要路【显要的地位】者也。一旦以闲署郎官骤通其门,而曰余以文章求教者也,谁则信者?且既无以厌阍者欲,初至必姑辞之;再则且箕踞【傲慢】以对;三往,鲜不笑且骂之矣。此虽主人之意必不然,然谒者之难,昔人已叹之,况我辈尚未得入其门,登其堂,奉其色笑,又安测主人意旨所在哉!仆性既拙且介,不工为佞【巧言谄媚】,一旦作此举动,足未进,口未言,面已发赤;即使请益有获,所得几何,所丧已大,是以离群索居,不能坐进于此道,明矣。
       【译文】如今享有国内文章声望的人,大半都是处在尊贵显扬的地位,占据显要地位的人。一旦凭着闲署郎官身份贸然进入他们的门庭,却说我是拿文章去求教的,谁能相信呢?况且既然无法满足守门人的贪欲,第一次到来时,守门人一定会暂且拒绝来访者;第二次到来时,守门人一定会叉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着,傲慢地面对来访者;第三次前往很少有不耻笑、辱骂的。这种情况即使主人的想法肯定不是这样的,然而拜谒人的艰难,古人已经对此有感叹了。何况我们这些人尚且还未能进入他们的府邸,进入他们的厅堂,看其脸色,陪其笑脸,又怎么能料想主人的想法是什么呢?我的秉性愚拙耿介,不擅长巧言谄媚,一旦做出这样的事情,脚还未进门,嘴还未出声,脸上已经变红了;即使请教增益有所收获,所得到的没有多少,而失去的已经很多了。所以远离人群,独自居住,不能深谙此道,也就清楚了。
坐:
1.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待。~垫。~骨。~化(佛教指和尚盘膝坐着死去)。~禅。~功。~骑。
2.乘,搭:~车。~船。
3.坚守,引申为常驻,不动:“楚人~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庄。
4.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落。~北朝南。
5.把锅、壶等放在火上:~锅。
6.物体向后施压力:房顶往后~。
7.介词,因,由于,为着:“停车~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8.副词(a.空,徒然,如“胡为~自苦,吞悲仍抚膺”;b.无故,自然而然,如“如若此,则盐必~长十倍”;c.遂,即将,如“寒英~销落,何用慰远客”;d.深,如“感此伤妾心,~愁红颜老”;e.正,恰好,如“西村渡口人烟晚,~见渔舟两两归”)。
9.定罪:连~。反~。~赃(犯贪赃罪)。
10.瓜果等植物结实:~瓜。~果。
11.同“座”。
进:
1.向前或向上移动、发展,与“退”相对:前~。上~。推~。跃~。~退。~取。~击。~驻。~行(xíng)。~而。
2.入,往里去:~见。~谒。~谗。
3.吃,喝:~食。~餐。滴水未~。
4.收入或买入:~账。~货。日~斗金。
5.奉上,呈上:~言。~奉。~献。
6.旧式房院层次,这所宅子是两~院。
       且夫文章信有师承,抑师又何尝之有乎?韩得于《左》,柳得于《国》,庐陵得于西汉,眉山父子得于《战国策》,固未尝亲炙【亲承教导】其人,受其提命者也。今名公卿手笔,固所景慕,然得其诗若文,读而私淑之,足矣;无已,更进而求之古,亦当有得。足下深知古者也,肯进而教之,以匡所不逮,亟请得执鞭以从。
      【译文】再说文章确实有师承,但是又何曾有过老师呢?韩愈得益于《左传》,柳宗元得益于《国语》,庐陵人欧阳修的散文得力于西汉作家特别是司马迁《史记》的影响,眉山人苏洵及其子苏轼、苏辙得益于《战国策》,本来就未曾亲承著者的教导,接受著者的耳提面命,亲切教诲。现在有名望的公卿亲手写的文章,本来就被我们仰慕的,获得他们的诗歌和文章,读到这些诗文并私下宗仰他们,这就足够了。不得已,再进一步求教于古人,也应当有所得益。您特别了解古代的事情,肯写信教导我,来纠正我没做好的地方,我急切地请求能够执鞭策马来跟随您。

匡:1.纠正;~正。~谬。  2.救。 3.辅助,帮助。 4.粗略计算,估计,预料。 5.古同“筐”。

注释
[1]假借:宽容。
[2]清署:清贵的官衙。这里指作者曾官的翰林院。
[3]悚(sng)息:惶恐喘息。
[4]长安:借指京城北京。
[5]部郎:六部尚书属下的郎中、员外郎都可称部郎。
[6]雅:素来。
[7]迁除:官吏的升迁除授。
[8]朝参:上朝参见皇帝。
[9]阍(hn)者:守门人。
[10]刺:名刺,名帖。
[11]苟然:草率的样子。
[12]措大:贫寒失意的读书人。
[13]箕踞:古代席地而坐,若坐时两脚伸直岔开似簸箕,则表示傲慢。
[14]昔人已叹之:战国时苏秦到楚,三天才见到楚王,因说:“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事见《战国策楚策三》。
[15]韩:指唐代文学家韩愈。《左》:指《左传》。
[16]柳:指点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国》:指《国语》。
[17]庐陵:指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他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西汉:欧阳修的散文得力于西汉作家特别是司马迁《史记》的影响。
[18]眉山父子:指宋代文学家苏洵及其子苏轼、苏辙,他们是眉山(今属四川)人。
[19]亲炙:谓亲承教导。
[20]提命:耳提面命,形容教诲亲切。《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21]若:和。
[22]私淑:《孟子离娄》:“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后遂称未得身受其教而宗仰其人为私淑。
[1]无己:1.没有休止;不止。2.不得已。

作品赏析
      该文选自《国朝文录郑静庵先生文录》。邓卫玉,名瑗,字卫玉,广信(今江西上饶)人。作者友人。这是一封回答邓卫玉有关文章师承关系的信,说明自己没有、也不可能得到当时有重望的名公的教导。文中痛快淋漓地揭发了当时参见名公重臣之难,申述了自己不屑为此受辱谄佞之举,表达了一位封建时代知识分子耿介拔俗之心。文章气势凌厉,直抒胸臆,对当时上层社会的丑恶现象作了穷形尽相的描述。构思巧妙,语言质朴简古,生动传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