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案例赏析

(2017-02-20 08:20:22)
标签:

数学

小学

分类: 新教育实验之教学案例赏析

教学案例一

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案例赏析

周市华城美地小学  金娟

 

【案例】

笔算

刚才我们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得数,以前我们还学过用竖式来计算乘法,你能试着用竖式来算算23×12吗?自己先试一下,遇到困难可以和小组的同学一起商量。

生试做,师巡视。

(1)展示  

            2  3

       × 1  2

         2  7  6

师:有些同学是这样写的竖式,你觉得这样列竖式行不行?

1:行,以前我们就这样列竖式。

2:不行,虽然得数是对的,但看不出276怎么算出来的。

师:看来这样列竖式没法看出计算过程,再想想怎样才能让大家清晰地看出计算过程吗?请大家再试试看。

【评析: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影响,很多学生直接把得数写在竖式下面。先否定这种做法,使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去探索其它算法。】

2)展示A:   

                                                                  2    3                            2 3                                   2  3  0

             ×  2     × 1 0      +    4 6

                  4  6        2 3 0        2 7 6

生:先算23×2,再算23×10,然后把两个得数加起来。

师:说一下你的看法。

1:他实际上就是把口算的过程列成了竖式。

2:这样算倒是能清楚的看出计算过程,但也有点麻烦。

3:……

师:和刚才的那个竖式比,这种做法确实清晰地看出了计算过程,但也的确像有些同学说的有点麻烦。

展示B:     2  3

       ×1  2

        4 6

       +2 3 0

        2 7 6

生:我是先算23×2,再算23×10,然后把两个得数加起来。

师:听起来他的算法和刚才那位同学的一样,但竖式却有很大差别,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我觉得这个实际上就是把刚才那种写法合起来了。

师:怎么合起来的,能具体说说吗?

生:你看,那个46就是23×2,下面那个230就是23×10的得数,然后又把两个数加起来的。

师:你是这样想的吗?

生:是。

师:大家也来说说这种算法怎么样?

1:这样写我不知道230是怎么回事。

2230是就是23×10得来的。

3:我觉得这种算法简单。

4:我也觉得比刚才那个简单一些。

师:大家的意思是这种方法既能看出计算过程,也比较简单。老师还发现了一种算法。

展示C:    2 3

      ×1 2 

        4 6

       2 3  

       2 7 6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竖式有什么不同?

1:后一种算法2300忘了写。

2:加号也落了。

师:你觉得这样写行吗?

1:不行,没有0230就成23了。

:是呀,后面的0没有了,看起来就成23了。

2:不对,虽然没有0,但是3在十位上,2在百位上,还是230

3:……

师:大家的意思是,这里的23写在百位和十位上就是表示23个十,也就是230。是的,我们在写数的时候,位置是决定它的大小的很关键的因素。

师:看来这里虽然看上去是23,但也不会引起歧义。那你觉得这种算法行吗?

生:行,比刚才的那个还简便。

【分析】

    笔算过程的探索充分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的就理解了算理,无需再专门赘述。整个探索过程中,老师没有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只是组织学生不断地发表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争论,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从没有过程的竖式到三个竖式再到带0和加号”的竖式最后到我们常见的较简洁的竖式,过程清晰,符合从旧知到新知的认知规律,并在探索算法的过程当中自然理解算理,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新课标所积极倡导的算法多样化还有一个后继步骤,那就是算法的优化。本节课组织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体会优化的策略和思想,让学生通过对比和比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