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乡之路》在校董会上的发言
(2022-05-08 17:59:44)111. 在校董会上的发言
贝宁顿学院是美国的“民办”高校。校长是由董事会聘用上岗的。科尔曼女校长上任二三年来,贝宁顿学院出现新气象。我到达校园时,学校还在造房建舍,扩大办学规模。校长住在离学校不远的校长专用别墅,是校长在任职期间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场所,我还应邀到这里参加过校长举办的招待会。
一次,校长办公室秘书告诉我,科尔曼校长在她办公室等我。原来校长有意邀请我参加校董将在学校召开的年会,并希望我作个简短发言,谈谈我对该校办学路子的看法。她知道我欣赏她的治学理念;她相信我会讲出校董会喜欢听的观点。
我被安排在会议中间发言。
“诸位,(感到荣幸之类的套话后) 贝宁顿学院在践行我所理解的普通高校的办学理念。贵国的高等教育早已经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普通高校教育就有必要给大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前有跨学科的“通识教育”的机会,让大学生在接触不同专业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史过程中从多视角观察人类社会; 再说,如今社会发展之快,普通大学生再也不能“学以终生致用”,所以大学就有必要注重培养学生终生继续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摸索、体验,拓展视野,开发学习兴趣。学校开发学生的智能比仅仅传授某一项知识更重要。另外,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应该在普通高校得到重视。我们中国就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说法。我是学英美文学的,现在高校有疏落文本而大兴文论的偏向。全世界研讨莎士比亚作品的专著和论文大大超过了莎氏作品,现在课堂上更多是“论莎”而不是“读莎”。我在学生时代就听我的老教授说过文学学习四步曲“理解、欣赏、模仿和创作(comprehension, appreciation, imitation and creation)”, 这些都是紧扣文本而为。而如今课堂上包涵语言和思想精髓的文本被冷落了,文论喧宾夺主,让我很感诧异。而我发现贝宁顿学院大胆把文、理、工和艺术等专业课程向所有专业学生开放,构成特有的“通识教育”模式。学校还把有社会影响的歌手、雕塑家、作家和诗人请进课堂,这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具体措施。我在课堂上看到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在校园里见证了学院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回忆不全当时究竟还讲了些什么,只记得我十多分钟的发言结束后,听到了掌声。董事长(记得是一位40多岁模样的女士)还走过来与我握手致谢,嘘寒问暖,并欢迎我再访学校。
八年后,我应邀顺访了贝宁顿学院并参加一些教师和学生的座谈会。校方为我提供路费,并派车接机和送站,我感到挺温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