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乌托乡之路》:自家人不必客气?

(2022-03-15 00:21:56)

 

103. 自家人不必客气?

 

(年轻读者朋友,抱歉我把亲身经历的三件事写在一块,可能会给你们留下当时社会的负面印象。其实这些生活小事完全是个案,即便在国内困难时期,雷锋精神还是主流。世界之大,又正处大变革时期,这点偶遇实在不作为奇。再说,现在这种事不大可能有了。我们乡村民俗里真的对自家人完全不拘礼节,对客人礼仪入微。我今天叙述这些往事仅仅想逗大家一乐而已;不过,有勇气记住自己过去的“丑陋”对今后会有“改之”和“加勉”的效能。) 

    虽然我并不反感西方人挂在嘴上的“对不起”和“谢谢”;但是,我总觉得对自己人不说这些客气话比明说更自然, 大概这是我们千年农耕文明的遗俗吧。

    想起40年前我刚回国几天里经历的三次遭遇,我还是感到我们自家人还是客气点好!。

    那年头,SZ城里的机动车还不多,人们对交通灯“红灯停,绿灯行”没有很强的意识而我在国外两年却养成了遇红灯停等的习惯。 一次,我骑自行车上街,在十字路口见红灯停了下来,结果我这一停拦住了我后面的骑车人流。后面人急着喊,“走啊!走啊!”我还是迟疑着,从后面超上来的人都愤怒地回头看看我,有人嘴里还骂我“有毛病!”我认为自己没错啊!觉得好冤啊!再想想,我也确实有点不识相,当时绿灯方向没有通过的车辆,我没有必要见了红灯就停车空等而耽误别人赶路啊。直到现在我在为我的那个“毛病”争辩,社会究竟应该是“现实评判意识的对错”,还是“意识评判现实的对错”?

回国后不久,我去观前街的一家理发器具商店,想买把发剪学着给儿子理发。店里大概三四米长的柜台里面站着两对女营业员,我说两对是因为她们正站两处双双对对交谈着什么。我低声和气地请营业员拿把剪子给我看看。当我问第二遍时,一位中年妇女很不耐烦地斜瞟我一眼,恶声恶气地说了声,“啥么事(你说什么)?”我着实被她的答应吓了一跳,我马上说了声“抱歉,我没有说错什么吧!”转身就离开那店,她在我背后骂了声“有毛病!”为我送行。我回到大街上,回想到在英国商店里的营业员总是笑脸相迎,抢先开口问,“要我帮忙吗?”不过,我也觉得我们这些营业员是国营或集体商店的主人,没有必要为了生意“低三下四”地招呼顾客,我们自家人又何必客气?

几天后,我带儿子去上海买点礼品送朋友亲戚(因为我在英国买不起洋礼品)。那时大城市的公交车特别拥挤。我不愿意与别人挤,总是最后一个上车。这次,我身体挤上了车,而一只脚却被气门夹住了。我就请售票员开一开门,让我把脚抽进来。不料那售票员大声地警告我说,“我开门你会摔死的。”我一愣!这时车子启动了。我感到受羞辱是小事,脚被夹得很痛啊!过了三五秒钟,我也就壮了壮胆,大声地请求售票员(估计一车的人都能听到),“售票员同志,我考虑过了,如其活着受罪,还不如请你开开门,让我摔死算了。”车上顿时一阵肃静。这时,我被死死挤在车门口,还没能见到售票员长啥样,只听到她略带点歉意的声音,“你抓牢,我开门了。”我抽回了脚,汽车摇摇晃晃行驶着,汽车里恢复了嘈杂声。我脑海里又出现了在伦敦十几辆小车,无一人按喇叭,静静地等我过街的温馨情景和曼城公交公司给我的道歉信。我微微地摇了摇头,觉得我们自己人也不该毫不客气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