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石观音寺

标签:
游记杂谈 |

高山古寺,香火缭绕,晨钟暮鼓,梵音袅袅。虽然对佛教道教不甚热爱,但却一直很喜欢寺庙所散发出的那份空灵感和香火气息,走进其中,身心一下子就会被那满满的绿意和禅意填满;你能感受到喧嚣与烦躁渐行渐远,宁静与恬然涌上心头。
江门叱石山观音寺,你来吗?一齐走走?
“叱石观音寺”位于江门市杜阮镇叱石风景区内,距江门市区9公里。叱石山是江门市新会区圭峰山向东北延伸的一条支脉,据史料记载,叱石山景观建筑群始建于明末,至今已近400年历史,为“岭南百景”之一。2008年,印弘大和尚应江门市人民政府的邀请,引领众弟子将叱石古景观修缮一新,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建了观音寺。因叱石与观音菩萨的种种机缘,所以将古朴的叱石寺景观和新建的观音道场合称为:“叱石观音寺”。
“红尘一洗凡心净,紫气千迴圣路遥”。读着观音寺牌坊两边的对联迈入观音寺的菩提大道,立刻就能感觉出那一派超脱尘世的幽雅和神秘的气氛。于是,飘飘然,如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远离了喧嚣的闹市,嘈杂的人群。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根草,每一丝空气,每一缕阳光,都无不显示出寺庙的清幽。

再往上走,中轴线上依次还有弘法楼、藏经楼,另有药师殿立于弘法楼右侧,另外一座千手观音殿也立于藏经楼右侧。


步入观音寺,参禅拜佛,修行祈福,不知不觉地就让人放下傲慢、清净身心、开启智慧、离苦得乐也。
拜过观音寺众大神后,从藏经楼往右边走就进入了原叱石风景区,这里有“叱石成羊”、“天然石室”、“一洗红尘”、“赤松黄大仙祠”、“三元宫宝殿”等十多处胜景。而首先跃入眼里的便是叱石成羊的群雕,沿途多处看到形态各异、顾盼生姿的石羊在蔓藤和青草丛中啃草、嬉戏、或者在休息的生动景象。

此处之所以称为“叱石”,相传古时有一名叫黄初平的少年在此放羊,遇仙人英石公。英石公认为其有仙骨,遂收其为徒。怎料羊群散失,其兄找到追问,英石公闻之,便说羊群藏于乱石之中,授予黄初平一鞭,嘱向群石鞭之,羊便走出。初平依嘱,大声一句“羊群在此!”果然群石皆变为羊。由此,便有黄初平叱石成羊之说。后来,黄初平得道升仙,世人称为黄大仙,并建造黄大仙祠供人参拜。并将此山改名为叱石山,一直流传至今。
拾级而上,经过一道挂着“叱起三生石,岩开万善门”对联的小门,便进入旧叱石山景观建筑群。
迈进叱石门,再拾级而上,不远处就是远近闻名的观音石室,石室内供奉着观世音菩萨,故石室又叫观音石室。细观这三块没有任何棱角的巨石,垒叠成一间天然石室,你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沿山路继续往上走,便是一座有百年历史的古庙叱石寺,这座古庙,吸引人的不是寺内供奉的如来佛祖和文殊普贤两位菩萨,而是外墙各种精美的花鸟浮雕。
别过叱石寺再往前走,远远地听见泉水淙淙,就像琴声叮咚;走近了,只见一股细细的清泉沿崖一泻下,溅起一串串晶莹的水珠。山泉左边的石壁上,刻有四个刚劲、雄浑有力的大字“一洗红尘”。
此四字出自清代新会双水桥美村人、书画家郑绩之手。据说咸丰八年八月郑绩游叱石,感叹人生命运多舛,见此处清澈甘洌,郁香沁人,便疾书“一洗红尘”。从此,这里遂成叱石一著名景点。
这“一洗红尘”,传闻在此诚心一洗,便会洗去红尘中的一身晦气,从此时来运转。其实在这里我已来了两次也洗了好几遍,但始终洗不去红尘困扰,风乍起时心中依然又吹皱了一池春水。这当然不能怪泉水不灵验,“一洗红尘”是无欲无求的境界,是人生的一种领悟。你看“一洗红尘”旁边的另一石刻“六根涤净”,我们每个人都从喧哗的尘世而来,带着一身的七情六欲,这六根不净又如何洗红尘?
再往上登,十回九转,一路仙踪古迹不断:地藏阁、爱活亭、文武殿、黄大仙祠等。然后往东过长寿桥后是车公庙,再往前就是三元宫宝殿。

长寿桥的桥头上两边分别刻着这么很有意思的几句话:登山过此桥,思想觉逍遥。锻炼强体力,益寿可延年。过桥一次添寿三天,多过多添祛病延年。
这里山势雄伟,万木劲秀,幽谷清泉,庙宇亭台依山而建,行走在这里,时刻都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深呼吸一口都特别神清气爽,有让人进入绿色世界的超然感觉。这长寿桥建在如此俊秀的半山腰上,每天上来走一走,过一过此桥,能不益寿延年吗。长寿桥,名符其实也!

车公保平安,地藏保安宁,而黄大仙有求必应,可一拜也,心诚则灵。
而这三元宫宝殿,供奉的司不是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等道家仙祖,而是尧、舜、禹三位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先。“三元”分管天、地、水,建庙的目的就是祈求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漫步行走在茂密秀美的丛林深处、庙宇亭台之间,追寻着仙踪,闻谷里泉水潺潺、禅院钟声回荡、枝头小鸟啼鸣、林间清风萧萧,品味大自然的静谧若镜,令人顿觉心清眼明,心旷神怡,山高天远……
晨钟暮鼓,朝暾夕月,叱石灵山,就是净心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