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泾上园中的一块匾额

(2021-06-08 08:40:32)
标签:

泾上园

朱应登

朱曰藩

罗洪先

香醉山

分类: 宝应种种搜奇

泾上园中的一块匾额
 

宝应明代曾经有一个园林名闻遐迩,它就是泾上园。

泾上园是明云南左参政朱应登与明九江府知府朱曰藩父子两代人精心建造的。

一百多年后同邑的刘中柱在《宝应名胜纪略》一书中说:“园林以真山水为最,不得已而纍石为山,穿土为池,不已次哉。虽然人杰则地灵,故恒艳称朱氏氏泾上园也。”泾上园中亭台楼阁兼有、池沼桥轩俱全,著名的景点有醉香山、白云池、青棠馆、静春堂、四照亭、绿滋亭、枕流桥、山带阁、朱干草堂、望湖台、西轩(西深精舍)等,设计之精妙,构造之佳绝,在朱氏父子咏诵泾上园的数十首诗中就可窥一斑。

然而能使泾上园蜚声大江南北的另一个原因是缘自朱氏父子的人脉,到这里来的名人墨客众多,说是“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是毫不为过的。《宝应名胜纪略》云:“所交者皆当代名流,若空同(李梦阳)、大复(何景兴)、束桥(顾璘)、元美(王世贞)诸先辈也。……间从苔藓中摩残碑断碣,则有雅宜(王宠)、徴仲(文徴明)、希哲(祝允明)、子渊(陆深)辈楷书在焉。又有榜题香醉山三字为念庵(罗洪先)笔,流风遗韵,照映古今。”

真是一时大咖云集呀!我们不一一细数这里的名人,只说那位题写“香醉山”匾额的罗洪先吧。

朱曰藩(15011561)长罗洪先(15041564)三岁,他们可谓莫逆之交。何以见得?朱曰藩死后的墓志铭是罗洪先撰写的,这份生死之情足可见证了吧。

但朱家与罗家的交情不止一代人。罗洪先的父亲罗循,与朱曰藩的父亲朱应登是同年,都是明弘治十二年的进士。而罗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所以朱曰藩与罗洪先在年纪尚幼时就已经见过面。所以罗洪先在《中顺大夫九江府知府朱君墓志铭》中说到他们二人交好的缘故时云:

 

忆初识宝应,呴呴(x x,温和貌。)然绝无防轸,有誉与争者,微哂对之,温如处子,而文行复著,遂与定交,不尽以通家故。

 

而朱曰藩也对罗洪先推崇备至,曾在给罗的信中说“念庵天然彦圣,藩之师也。”


泾上园中的一块匾额


那这位罗洪先又究竟是何等人物呢?

《明史儒林二》记载:“罗洪先 ,字达夫,吉水人。……嘉靖八年(1529)举进士第一,授修撰。”也就是说他25岁时就中了状元,可谓少年得志。

当时明世宗迷信道教,求长生,政治极为腐败。罗洪先看不贯朝廷的腐败,即请告归。嘉靖十八年(1539),他出任廷官,因联名上《东宫朝贺疏》冒犯世宗皇帝而被撤职。从此罗洪先离开官场,终日著书讲学,开始了学者的生活。

关于罗洪先的传说很多,有一个就是他出家当了和尚,法号念庵,但正史上没有留下任何这方面的记载。可是他又对道家的思想研究得非常精深,在为《紫微斗数全书》作序时,自称于嘉靖庚戌年(1550)他47岁时于华山脚下相遇一位年须弱冠的道士陈道,传授紫微斗数推命术,从此被尊为紫微斗数的开山鼻祖。

罗洪先还是一位伟大的地理学家,他绘成《广舆图》,首倡比例尺,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综合分省地图;他在理学上造诣也很深,研究王守仁 致知之旨;他的《醒世诗》流传很广,其中有些警句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如“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另外,他的书法功力精湛,现在晋祠、庐山、乐安等地都留存有他的墨宝。


 

泾上园中的一块匾额

所以,这样的一位人物罗洪先所题的“香醉山”当然是弥足珍贵了。

罗洪先留下的遗迹很多,不知是否还能找到这题额三个字的原迹。

刘中柱在《宝应名胜纪略》中说:“予每过其地,辄低徊不忍去。”他是因为“百余年来,城郭人民不知几易,今虽亭台圮,林木非,而其址历历犹存。”可惜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留给我们这些后人的东西似乎已经完全没有了。1860年以后重建翦淞阁朱树楠在《重建翦淞阁记》中说:“昔乔侍读公有纵棹园,与刘真定公渔山园,及先参政公泾上园,九江公朱干草堂,后先辉映于城东北隅。迄今二百余年,仅存纵棹遗址。”也就是说那时已经没有泾上园等的遗迹了,现在又是一百多年过去了,更是物换星移,面目全非了。

我真希望有一天泾上园能够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

 

(图片来自网络,谨向提供者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