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胜宝应真的博客
胜宝应真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35
  • 关注人气: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九二九不出手

(2021-01-08 15:06:11)
标签:

不出手

袖手

抄着手

分类: 宝应往事拾零

一九二九不出手

 

又到了数九寒天,谚云:“一九二九不出手。”

“出手”这个词在汉语里有许多种的义项:

1.往外拿。也可以是某种物品,或者是自己的书画文字。常说的“出手大方”、“出手不凡”,是这类的意思。

2.犹如开始,引申为行动,出手就是动手了。那首歌中唱的“该出手时就出手”,指的就是开始动手。

3.专指卖出货物,也即脱手。

4.指袖子。《红楼梦》第九二回:“人的眉、目、口、鼻以及出手、衣褶,刻得又清楚,又细腻。”

“一九二九不出手”的“出手”不是上述的几种意思,是指把手伸出来,不出手就是把手藏在袖子里不伸出来。这是因为天气寒冷的缘故,到了伸不出手的地步,气温应该在零下了。如果这时把手裸露在外,很快就会冻得红肿麻木,手指冻僵而不能动弹自如了。

我们小时候,冬天只要是不干活的人,都是把手抄在棉袄的袖子里,左手伸入右边的袖子,右手伸入左边的袖子,于是两个胳膊在胸前形成一个马蹄形。要知道那个年代手套也是奢侈品呢,很多孩子是从来没有戴过手套的。在院子里晒太阳的人在袖子里抄着手,路上行走的人抄着手,在街上望呆的人也抄着手。

我们那时冬天上课都抄着手,下了课还是抄着手在走廊上“挤干饭”。手抄着,头缩着,似乎能让体温少一点散发。

还有人是把手反背在背后放在袖子里的,往往是一些上了岁数的老人,他们的腰是哈着的,手背在后面可能会减轻一些弯腰的角度。我那时觉得这是一种风度,很气派的,因为那些人往往穿着一件长棉袍,弯腰袖手,似乎符合我心目中的文人学者的绅士风度。我们的有些老师冬天上课时,也是背抄着手,在教室里一边走动,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讲述着。

“不出手”又称为“袖手”。所谓“袖手”,就是把手藏在袖筒里不伸出来,有两个意思:

一是形容闲逸的神态,唐韩愈 《石鼎联句》序:道士哑然笑曰:子诗如是而已乎?即袖手耸肩,倚北墻坐。”其实,我以为,袖手也还是来自于天冷。如果三伏酷热,再袖着手,那汗流浃背的样子决然不会和闲逸有半点关系了。韩老先生说的倚北墙坐,还不就是在那儿晒太阳嘛。

二是谓不能或不欲参与其事。宋陆游 《书愤》诗之二:“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我也认为与天冷脱不了干系,天冷就让人产生不想动的感觉,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冬天是没有什么事可干的,即使想干也冻手冻脚干不成什么,自然容易袖手了。

    另外,对人对事袖手于前,作壁上观,那也是一种冷,心冷。


 

(图片来自网络,谨向提供者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