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满江红词、非出自岳飞之手的一些个人看法
作者:龙勋漍
近期,随着一部电影诞生,岳飞成了热议的话题。而围绕岳飞词,满江红的质疑早已有之。首先是此词非出自岳飞之手,而是别人伪托之作。那么龙勋漍倒有一问,请问出自谁之手?如此慷慨激昂之大作,谁又有这等本事和才华。从岳飞开始到满江红有史可查,这其中,中国历史上的词家数不胜数,能够写这么激昂彭拜豪放词的作者有几人?如果系伪托之作,难道这个作者,平生只写了一首伪托岳飞之手,从此隐迹江湖销声匿迹吗?如果中国历史上有这等人物,一定也不是泛泛之辈。必定会有其它一样风格的诗词遗留,必会在中国历史,或者中国诗词史上留下蛛丝马迹。不妨大家比对比对,中国历史上有吗,有几人能做到?本人深信不疑此作出自岳飞之手。至少在没有绝对证据之前是这么认为的。本人不相信什么吹毛求疵的推论,岳飞文韬武略,胆识过人武艺超群。非此等人物,绝不会诞生,满江红那旷世之才的豪放之词,所以本人深信不疑。
第二点,指出岳飞词踏破贺兰山缺,有对金作战的方向错误,这一点本人不以为然,你这些质疑者,身处岳飞那个时代和处境吗?你知道岳飞经历什么?只凭仅存的一点历史资料,就能完全了解当时的所有吗?我看未必。当时朝廷有主和,主战两派之争。主和派是主流,站了上风。主战皇帝支持也防备,主战就是怕金人夺了他的帝位。防备就是怕武将势大不好控制。更何况,还有一个更现实问题,金人手上有两个被俘皇帝。如果岳飞真的胜利,这两个被俘的皇帝归朝,同时有了3个皇帝,怎么安排?但是,所有学者忽略一点,古代有避讳制度。如皇帝的名字,其他人,或事、或物都不能用。甚至不能说出口,一旦出现被官家知道,后果相当可怕。离我们最近的一件事,曾经正月十五,大街上有叫卖汤圆的吆喝声,袁世凯登基改卖元宵了。岳飞何等人物,难道对朝廷和朝廷重臣的心思,一无所知吗?本人认为有可能岳飞有意为之。为什么,当时很多大臣,尤其是秦桧一伙,死死盯住主战派,尤其是岳飞不放。岳飞词如果写出真意,一旦被他们知道,会不会遭到秦桧一伙的攻击,甚至是陷害。这不仅仅是岳飞本人,可能整个主战派都会受到冲击,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还有一种可能,金人未灭,西夏又虎视宋朝,岳飞词才有了踏破贺兰山缺之词句。
其三,认为词中出现过匈奴,而金人是女真族,这一点我个人也不以为然。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其实在中国,古代老百姓那里,并没有分的那么细,什么匈奴女真,只要是北方少数民族,有可能叫法上统称为匈奴。就好像清末民国时代,老百姓称东洋和西洋的说法差不多。
第四、伪托之人为什么会写错,难道不知道,贺兰山和黄龙府方向有别吗?请问一下,连这一点常识都不知道的人,会写出万古流芳的豪放词吗,会写出岳飞如此精忠报国的赤胆忠心吗?这不是笑话吗?如果知道,为什么要写错。伪托之人已经给岳飞脸上贴金了,为什么不贴的更漂亮一点,要留下其中的败笔哪。
龙勋漍有一种解读,这词就是出自岳飞之手,但是别忘了,岳飞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的本事和心愿,不是一般人能衡量的。也或许他初级的目标,直捣黄龙,逢迎二帝。但他终极目标,可能就是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如果从这个角度看,这个词还有问题吗?别忘了,在宋之前,有一个模范朝代,就是汉,那朝代出了不少英雄人物,大汉声威远播。岳飞词中有一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这一句就无法解读,是说收拾宋朝的旧山河,还是汉朝的旧山河。别忘了,大汉英雄李广,60岁还在冲锋陷阵。岳飞死时仅仅38岁左右。如果是这个时间段,谁敢预设,岳飞不能像卫青霍去病一样去开疆拓土。别忘了,这些人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岳飞不可能不知道这些人吧?
这首词,当时或许有人知道真相,为什么这么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历史彻底尘封了。也或许将来,能从什么文物或资料里解读出真相,也或许无法解读了。我个人认为,历史的东西,就留给历史吧,今天的人不要深刻解读,如果非要解读,有可能就是误读误判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