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材料作文】(十)照片里的故事

(2016-09-07 08:24:08)
标签:

教育

分类: 写作指导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文展示  1

照片里的故事

    我曾走过山,走过水,其实只是借助它们走过我的生命;我爱着她,爱着你,其实只是借助别人实现我对爱的欲望;我看着胶片,看着数码相片,只不过是借助它们思念友情、爱情、亲情,并学会珍惜。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毕业照让我想起友情。在这段友情岁月里,不仅有我们的汗水还有我们的泪水。初次见面时,虽然都知道伴随自己三年的将会是眼前的这群人,但过于陌生的脸庞还是让我们把自己锁在了小小的空间里:下课除了上厕所就只会凳子上傻傻发呆;宿舍里,小矛盾不断激起,大矛盾也时时发生。一次运动会把我们凝聚成了一个集体。渐渐地,我们开始能够叫上同学的名字,能够主动为班级建设出谋划策。接下来寒窗苦读的三年时间里,他们一路陪伴着我,无论是努力拼搏流下汗水时,还是遇到挫折伤心哭泣时。三年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让我们深深交集一起,彼此都不能割舍。现在即将分别的我们,每提起三年的同窗友谊,脑海里剩下只有美好的片段,曾经的不愉快早已在时间的锤打下不见了踪迹。这张毕业照我们要好好珍藏,这份情我们更要好好珍藏。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婚纱照让我们想起了爱情。爱情是一种很奇妙的事物,得到于失去将是两种全然不同的结果。于千万人之中,秦观遇见了要遇见的人。在时间无涯的荒野里,这样的相遇是十分难得的,早一步或晚一步都只会擦肩而过。在他的艺术世界里,七夕佳节,良辰美景,佳人相逢,那真的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与秦观美满的爱情不同,丧妻十年的苏轼脑海中思念妻子,心中有太多太多的思念却因生死界限间难越的鸿沟无法诉说,最终只能无奈地吟出“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样的伤感词作。十年了,岁月还是无法磨灭掉苏轼对妻子的爱意,倘若爱人没有离开,也许苏轼与妻子也过上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秦观,苏轼,得到与失去,这些无不让我们明白了爱情的可贵。婚纱照中,相爱的两人深情相望,彼此的目光似乎已把对方给融化在心里。在时间的长河中,两人将一同携手,无论贫穷抑或富贵,健康抑或疾病。爱情转眼即逝,“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好好珍惜眼前的爱情,好好珍惜眼前的人。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全家福让我们想起了亲情。相片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憨厚的笑容,让人看出那个年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的淳朴;相片中的爸爸妈妈,皱纹已爬上他们的脸庞,华发也开始萌发,哺育了三个孩子的他们辛苦了;相片中的弟弟姐姐,与我年纪最为相仿的两人,沐浴着阳光,正在尽情地欢笑。为了这相片中的家,为了梦中那温暖的家,我们都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承担自己的责任。亲情就在我们身边,点滴都珍贵,在生活的小细节中孝敬父母,莫等到他们白了头才醒悟。记住这张全家福,珍重这份浓浓的亲情。

    相纸照片虽会泛黄,但心中的爱不会磨灭,数码相片虽多,但值得铭记的就只有三张。借助它们,我们在思念中珍惜,在珍惜中怀念。

满分亮点

    作者在文中重点引用了代表不同场景的三个名句,精准恰当,足见作者信手拈来、恰到好处的文字功底。引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来写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友情;引用元稹《离思五首》中的诗句来爱情;引用孟郊《游子吟》的诗句来写亲情。这三个名句脍炙人口,三种感情弥足珍贵。作者将三种感情用三个名句连缀起来,既表达了作者对这三种感情的理解和体会,也看出作者在本文结构构思方面的逻辑严密。从结构上看,文章开篇作者开门见山,用简洁的话语直扣主题,写出了自己对胶片、数码照片的基本理解和感悟;文章最后一段,简明扼要点题,很好地呼应了开头,做到了首尾呼应。

满分文展示  2

记忆中的画面

    记忆是一条长廊,两边挂满了我们生活的各种瞬间,它们或闪烁着温暖的光,或低沉,或活跃,无论怎样,它们都是我岁月长河中拾起的贝壳,是无可替代,无与伦比的。

爸爸的笑

    爸爸是一个“不浪漫”“没有情趣”的人,这是我妈妈给他套上的形容词。是的,爸爸严肃、古板、老老实实,我很少见他笑,我和妈妈为一个笑话捧腹大笑时,爸爸依旧淡定地做自己的事;即使是拍照时在茄子——”的提醒下,也只是勉强挤出一个僵硬的笑,真是一张撬不开的嘴啊!父亲节那天,我清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给爸爸发一条“父亲节快乐”的短信。没想到收到短信后他居然笑嘻嘻地来到我房间,说:“咱们出去吃早餐吧!”我愣住了,看到爸爸那总是写满淡定的老脸笑得像一朵绽开的花,该怎么形容那种感觉呢?我迅速按下拿在手中的数码相机的快门,难得捕捉到的爸爸会心的微笑,便定格在这父亲节。爸爸的这次微笑,就像经年干枯的土地迎来了第一滴雨水,就像冲破长夜的第一丝光明。爸爸不是不会笑,而是我从没想过我也能用女儿的爱令他开怀……后来,我偷偷地将这张实在值得珍藏的照片晒出来,专门买回相框装好,放在我卧室的显眼处,没事便端详这伟大的微笑。

    爸爸的笑让我学会了回报,是的,爱需要回报,虽然只是一点点的爱,但对于在乎你的人来说,那就是全世界。

妈妈的笔记本

    在一次清理房间时,我发现了一个泛黄的笔记本,本子封面画着一只可爱的老鼠,那是我的生肖。扉页写着开始使用的日期:2000年1月1日。那年我刚上幼儿园,总是撒娇不愿在学校寄宿,哭着闹着要回家。扉页的空白处,贴着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我刚进幼儿园的时候,在幼儿园大门口跟爸妈的合影,不得不承认非常具有纪念意义。我翻动笔记,偶尔有妈妈的娟秀的字,但更多的,却是每页都有一张关于我的照片,用糨糊粘住的。从妈妈的笔记本里,我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和洋娃娃的亲密、和积木的合影、和爷爷奶奶的合影……看着看着,思绪也迅速地飞回照片上的年代,眼睛却已被泪水渐渐模糊。

    妈妈的笔记与其说是笔记,不如说是相册。不,不是相册,而是我成长轨迹的影像记载。这让我领悟到,世界上有一种最深沉的爱,深沉而绵长。

    这一个一个画面拼凑成属于我的独家记忆,它们是我生命中美丽而独特的贝壳,每一枚都弥足珍贵,每一枚都值得一辈子珍藏,它们温暖着我,鼓舞着我,启迪着我,丰富着我越走越开阔的人生。

满分亮点

    这是一篇用心观察、细致描写的亲情作文。作者心怀对父母深沉的爱,通过生活中跟父亲发信息、抢抓镜头拍照,以及看母亲的笔记本引发自己的感想等细节描写,写出了自己成长过程中,跟父母、玩具及学校的照片都是自己成长的见证,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在讲述过程中,作者也紧扣了主题。文章结构上,采用小标题形式,让阅卷者一目了然;在文章语言上,作者注意将抒情的语言和叙事的语言合理安排,做到详略得当,详细写父亲的笑和母亲的笔记本,简略但精准地写出自己对这一个个画面的理解和感悟,增强了文章感染力。

满分文展示  3

生活,不能输给科技

    曾经,一张黑白照片足以让生活变得余味无限;如今,每日数十张照片的来袭只会让我们感到单调与烦躁。在朋友圈、微博、微信泛滥的今天,照片已经变得不再让人惊喜,这似乎变成了垃圾信息的散播,不再是一种美好的纪念。生活,难道就该被科技改变成如此?不,生活本就不该输给科技,更不能输给科技。

    生活,是简单到一杯水、一句话、一段路就能表现的东西。而照片,恰恰是记录这些小细节的方式。这种记录方式的改变,一直影响着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可是,当我们真正置身于美的环境中,享受着来自自然的抚慰,平静自己的心性,荡涤自己的灵魂时,我们是该第一时间掏出相机来拍照,还是该用心静静聆听、感受?我想,合宜的选择必然是后者。照片,本就只是为了提醒你,何时何地,曾发生过什么,而生命里每一刻的美好,只有亲身体验,才知道有多值得珍惜。美,只能用心捕捉,也只能用心记录。这便是生活,“行云流水间,万物映眼底”,是一种照片所无法替代的独一无二。

    记得在2014春晚《时间都去哪儿了》里,背景是大萌子和父亲30年里的合照。合照不多,但每张都重重地击打在我们的心上。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很羡慕这样的合照。它就像一个智慧的老者,看着我们的成长,让我们看见真正的美好,不是眼前的名与利,只是简单的亲情而已。从黑白照到彩色照,我们看出了不一样的色彩。科技并没有改变这些纯粹、本真的情感,相反地,它让我们铭记,何谓幸福。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谁都躲不开科技冲击的浪潮。然而,对待科技的方式却是我们可以选择的。如今的我们通过短信、电话在节假日里相互问候,在网络软件上谈天说地,科技带给我们的生活的方便,似乎让我们忘却了生活的真谛。你可曾想过,一纸书信的问候,清秀的黑色字迹,晕开淡淡的笔墨香气,会给对方带去多大的惊喜?我们总在寻求惊喜,却总是忘记,惊喜往往就是那最平凡的一点一滴。

    生活在当下,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每天紧握手机、平板电脑;常常不自觉地盯着手机;没事就打开手机,哪怕知道自己没什么事要做。科技的进步,本该让我们的生活更简单,为什么却带给了我们这样的怪癖?如此“进步”,让不少年轻人颈椎病、指关节炎频频出现,为何要用先进的技术如此折磨自己?这些问题,也许正是我们自己想问的。我们真的用对科技了吗?也许不。科技确实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我们仍然可以做回自己。试着在不必要的时候放下手机,走到窗边,也许你会发现,家门口的那棵老树开花了,门前的草地冒芽了,树上的画眉又多了几只……生活还有很多美好等着我们去发现。看看吧,生活才不会输给科技,它还是这么生机勃勃。

    龙应台的《目送》中有这样一句话:“相机,原来不那么重要,它不过是我心的批注,眼的旁白。”确实,美好总是转瞬即逝的,再多的照片也捕捉不来。何不亲身体验一回?生活,决不能输给科技。

满分亮点

    文章标题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作者鲜明的观点,生活不能成为科技的奴仆和附庸。接下来,作者从黑白照片说到微博、微信、朋友圈,直陈信息泛滥的危害。之后点明生活中美的真谛,“美,只能用心捕捉,也只能用心记录”,呼吁大家用心来捕捉美,体悟温情,感受生命的生机勃勃,使得文章温情而不失气势。文章既提到春晚的感人节目《时间都去哪儿了》,又引用了龙应台《目送》中的话语,展现了作者良好的储备和细腻的文思,这些都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地方。全文语言流畅,词句精当,堪为佳作。

【解析】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沿袭了历年来贴近现实生活的风格,命题人以黑白胶片时代和数码照片时代各自对照片的理解为材料主要内容,材料主要包含如下特点:

1.材料生活化。认真阅读材料后发现,材料的主题是照片,是非常贴近生活的一个事物,是考生基本都很感兴趣的事物,由此可以引发考生的诸多联想,比如跟父母家人的照片、亲戚朋友的照片、跟老师同学的合影,等等。材料中的照片既涉及传统的黑白照片,又涉及现代流行的数码照片,更加拓展了考生的写作素材和构思空间。如此生活化的题材,考生看到材料很亲切,很容易勾起考生的回忆,构思起来就灵活自如了。

2.内容对比性。今年广东卷作文与往年的相比,一大特点就是更具有对比性。考生不要简单地看到材料里提及黑白照片和数码照片,这其实是命题者给考生指明了三条不同的写作思路,可以从黑白照片与数码照片展开多角度的对比写作,比如保存时间的长短、色调搭配上的逼真直观、传输方式上是否快捷、保存方式上的不同等,从这些角度来立意构思,考生的写作范围就更加广泛,内容也就更加丰富。

3.富于科技感。黑白照片展示的是传统摄影技术,数码照片展示的是现代摄影高科技。黑白照片的冲洗需要较长的时间和特定的环境,数码照片可以马上照马上取。黑白照片和数码照片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科技含量,从黑白照片到数码照片的过程体现出科技的进步,数码照片比黑白照片便于拍摄、保存、传输和浏览等特点,也体现出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这也是考生应该重点关注的地方。

    考生在具体写作过程中,要重视三方面问题,一是立意构思时必须注意以照片为基础,无论是黑白照片还是数码照片,要对照片进行必要的阐述,可以引入简明的事例进行说明;在此基础上要做好对照片的意义和价值的延伸,这是命题人所要考查考生的核心东西;二是注意篇幅结构布局,考生在构思时要合理安排结构布局,在段落的数量安排上尽量体现出参差美感,在列举具体事例方面要注意详略得当;三是语言表达上要尽量注意多种表现手法尤其是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和托物言志、小中见大等写作手法的综合运用。

写作思路

立意角度

写  作  思 

1.写黑白照片与数码照片反映了日常生活的变化。

    发达城市的考生对数码照片接触多,见过的黑白照片则有限;生活在欠发达地区的考生对黑白照片的印象更为深刻。但无论写黑白照片还是写数码照片,考生都可以从照片的故事和内涵例如跟亲情、友情有关的入手,可以写跟城市记忆有关的,跟岁月流逝有关的,从这些角度写可让人深刻体会到怀旧感和深刻记忆,增加文章活泼、欣喜的生活情趣。

2.从黑白照片与数码照片的不同来写时代、社会变迁的角度。

    由照片引发深刻思考的哲理。照片是瞬间事物,然后就变成历史,在从现实到历史的转换过程中,尤其随着岁月流逝,很多思想、观念、情感等都逐渐发生变化,这个变化过程,既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过程,也是一个国家、社会和民族前行的过程。考生可从社会、历史、国家、人类、民族等宏观角度展开构思,由小事引发大道理、将古今对比、多维思考问题。

3.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写照片演变。

    科技发展直接推动了摄影技术的发展。照片也因此由黑白为主变为数码照片为主。但摄影技术的进步却让更多人逐渐忽视了照片的本质意义。从辩证的角度去构思,黑白照片深沉、难得、珍贵,数码照片便捷、数量多,却类似于快餐,甚至淡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这既体现出科技的好处,也体现出科技的弊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