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文展示 1
不做“半机器人”
很小的时候看电影《机械战警》,很羡慕彼得·威勒饰演的警察墨菲。墨菲在执行任务时身体受了重伤,科学家把他改造成了“半机器人”——有人的头颅,但身体的大部分被精密仪器替换。“半机器人”墨菲所向披靡,成为令犯罪分子闻风丧胆的超级战警。
《机械战警》是科幻电影,里面说的事当然不是真的,但成为墨菲那样的“半机器人”却是我很长一段时间的梦想。
人类始终梦想着突破自己的极限。先是借助于想象,神话传说满足了人类的愿望。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让人看了很过瘾,超人的上天入地和蜘蛛侠的飞檐走壁令人神魂迷离,但这些毕竟属于精神活动的范畴;后来借助传统的科学技术,将温热的肉体与冰冷的电子机械结合起来,机械战警、终结者的出现带给人们的是亦真亦幻的感受;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颠覆了传统,于是智慧上的超人成为人们心中的神。“智慧芯片”的出现很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你愿意植入(或其他方式)这样的芯片,从而让自己成为“半机器人”吗?
我的答案很明确:不愿意!
原因很简单,我想成为墨菲那样的英雄,我想成为超人,但我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让“智慧芯片”成为身体的一部分,或者说让它成为大脑的一部分,则不是我所期望的。整容后的女人可以成为美女,毕竟少了天然的气质,该大笑的时候还要想着可能迸开的刀口。
是我控制芯片,还是芯片控制我?
也曾经做过许多梦,梦中的自己真的拥有了墨菲超强的战斗力,拥有了超人那样的源自天外的超能量,拥有了大于1000的IQ值。醒后躺在床上呆呆地看着天花板,然后是久久的失落。我很清醒,自己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人,血肉之躯,很大众化的智慧,很难成为梦中的自己。
几天前看最新版的《机械战警》,突然发现,自己喜欢的其实还是那个有人的情感的墨菲,看他纠结痛苦、艰苦抉择的样子,我也会跟着流泪;但看他风扫残云,我只有快感,一种尽情宣泄的本能的快感。
人应该有梦想。怀揣梦想,科学严谨而又脚踏实地地奋斗,做个“自然人”或者说做一个善于利用智慧芯片的“自然人”,也许更快乐。
满分亮点
(1)随笔笔法,杂文风味。“不做半机器人”,而要“做自然人”的立意,很明显是基于有些人沦为科技奴隶的现实有感而发的,从中可见作者的忧患意识。
(2)思路清晰,顺理成章。从看科幻电影《机械战警》及自己的梦想切入,很自然地提出“半机器人”的问题;对梦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清醒的定位,使习作者坚定了“做自然人”的信念。行文活泼,富于变化又不失严谨,层层推进;起于《机械战警》,收于《机械战警》,首尾呼应。
(3)语言大气老练,美女整容的比喻令人捧腹。
满分文展示 2
你会用“智慧芯片”吗?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有了“智慧芯片”,人人都可以成为“立地书橱”。这看起来可真是天大的好事!
然而凡事有利就有弊。试想,植入或佩戴了智慧芯片的人类再也不必“三更灯火五更鸡”,甚至不用一页一页地翻书,只要萌动念头或轻触按钮,就能激活芯片里的储备而拥有想得到的一切,他们还用再学习吗?停止学习之后,他们不再创新,不再灵活变通,不再思考,他们只知调取库存,只会墨守成规,只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一个停止学习的民族就像缺乏维生素的幼儿,孱弱不堪,甚至中途夭折。退一步讲,纵使我们真的拥有那神奇芯片,我们的学习也不能停止!
学无止境,玉石必须镂刻琢磨后方为佳品。镂刻琢磨的过程就是细细品味、悉心体会、慢慢消化的过程,有了这样的过程,学习才能充分打下自我的烙印,才能尽显个性体验的魅力。就像端午节吃粽子,买来的粽子你只能吃出豆之香甜与米之糯软;自己包的粽子,可能饮食学上的味道比不上买来的,但包的过程能加深对其中文化韵味的理解,放入口中可能别有一番风味。缺少过程感的学习是乏味的、枯燥的,学习过程中的苦辣酸甜是人生不可或缺的财富,芯片再“智慧”,也不能代替。
但是,我们也不能委屈了智慧芯片。牛顿说过:“我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真的发明了智慧芯片,相当于推出了无数的“巨人”。人的精力是有限盟,人的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一个人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知识,不可能对所有的领域都有所涉猎,那么借鉴已有的成果,就成为聪明人的必然选择。需要哪方面的知识,输入口令,很快就能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可以说是多快好省,这等于间接延伸了生命的长度。就是日常生活,也同样有智慧芯片的广阔空间。需要哪些常识了,比如如何调数字电视,如何发微信,如何合理搭配水果,如何确定蔬菜的维生素比例,等等,“一查就灵”。这样,才算真正把智慧芯片用在了正地儿和正点儿上。
当然,智慧芯片也是要不断更新的。谁来更新?你,我,他。如此,人类的发展脚步也必然加快。
满分亮点
这是篇很规范的议论文。
(1)全篇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开篇点题,明确“智慧芯片”的利弊,然后分析学习是个性化很强、强调体验的过程,指出要善于利用“智慧芯片”提高学习、做事的效率及生活的质量,最后以意味深长的话展示人类发展的美好前景。
(2)说理透彻,方法多样。对智慧芯片利弊的分析及如何使用智慧芯片,主要用了归谬法,很巧妙,用很小的力量,却拨动了重大论题,而这恰恰是大多数中学生的短板;吃粽子的比喻很准确也很形象,也有“时尚”,可见考生思维的敏锐及缜密。
(3)语言自然平实,娓娓道来,有说服力。
对这则材料,解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层面:
一、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思考,材料中提到的“智慧芯片”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可能性;从人的社会表现及满足的角度,这也是某些人的心理需求。“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的境界,是很多人苦苦追求的境界,而一旦有了这样的“智慧芯片”,似乎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二、细读材料就会发现,智慧芯片“纷纷呈现”出来的,只是有史以来的物理公式、定律,以及唐诗及其作者等。应该承认,这些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但芯片无非是复制过往和已知。那么,我们对“智慧芯片”的价值就不得不做一番客观的考量。科技发展的利弊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科技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前提,是推动人类发展的原动力,对我们具有积极影响;人类的进程,不是复制过往,而是不断创新,只有“复制”是不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
三、“智慧芯片”解决的是知识层面的问题。对于知识的追求是每个人的愿望,没有人不想成为博学者;但是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人,绝不能仅仅满足于做知识的储存罐,还有对生活和情感的体验等多方面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一枚“智慧芯片”是远远不够的,一味地依赖科技,必将使本来丰富多彩的人生变得枯燥和单调。如同计算机里的字体,虽然样式多样,但毕竟仅仅是共性的反映,很难体现书写者的个性特征。这涉及知识的获取与学习过程的体验、知识共享与个性缺失等关系问题。思维再宕开些,当一个人失去个性,只有共性的时候,或许并不可怕;但当每个人都失去个性特征,无疑是一个社会的悲剧。这样的思考体现了强烈的现实感与深沉的忧患意识。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占有的写作素材,或通观整体,或立足一隅,进行见仁见智的讨论。
写作思路
立意角度
|
写
作 思 路
|
1.梦想是推动人类不断进步的原动力
|
人类社会的任何一个新发现无不从梦想开始,比如嫦娥奔月的神话,这美好的传说是人类飞向蓝天梦想的萌芽,人类在不停的探索中得以美梦成真。
|
2.继承前人智慧,推动社会发展
|
继承和发展是人类社会任何时候都要面对的问题,没有必要的继承就没有充分的发展,“智慧芯片”恰好提供了发展的平台。
|
3.丰富知识和体验人生同样重要
|
每个人都想成为学富五车、博学多才的人,因此才有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才有寒窗孤灯的境界,才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意志。但知识并不是构成理想人格的全部内容,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更需要对生活对人生有着切实的体验。
|
4.衡量利弊,扬长避短
|
科技发展的脚步是不能停止的,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我们不能因为它的弊端全盘否定,也不能因为它的好处而全盘接受,正确的态度则是衡量利弊,扬长避短。
|
|
|
|
|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