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语文古诗词积累的研究中期报告

(2016-12-21 09:38:23)

初中语文古诗词积累的研究 

中期报告

 

志丹县职教中心  谷五仓

一、课题简介:

1、课题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古诗文教学与古诗文文化的继承,并特别注重古典诗词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尽量让初中学生喜欢读,而且能读得懂。同时还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背诵160篇诗文,”“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积累”古诗文积累应该是语言积累中的重要部分。

但在实践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途径单一,方法死板,背诵积累情况不容乐观,比如(1)新课标要求必背的诗文篇目数不足一半;(2)古诗句默写常背对句子写错字;(3)古诗文赏析无从下笔;(4)课外古诗文读后不知所云;(5)甚至部分学生对学过的古诗文很陌生,遗忘很快。

教师在教授古诗词的过程中方式单一,偏重知识化(重讲解,忽视感悟),严重教条化(死背不理解),重背诵轻朗读,如何在新一轮的教学中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为今后古诗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我选题的缘由。

2、课题界定:

通过对古诗文积累方法的研究,寻找到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摸索出一些积累古诗词的方法。而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学生在积累古诗文的过程中,如果能把灵活秀美的古诗文,引用在自己的作文中,使文章增色添彩,读来也会令人耳目一新。同时通过课题的研究,引导教师深入学习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人格魅力。

3、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

2)、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引领学生在经典文化的长河中徜徉,积淀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功底和文化底蕴,陶冶学生的情操。

(3)通过“直面经典、诵读背诵”的方式,使学生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诵读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综上所述,这一课题的研究将转变教学观念,促使学生喜欢古诗词,乐于学习,轻松积累。

4、研究的步骤及计划:

本课题研究时间从20164月至20174.

(一)课题研究的启动阶段(20164月至20166月)

1、通过调查、了解、走访我县中小学生古诗文学习的状况,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师的课改理念落实情况,了解学生积累古诗文的方法和习惯,经过分析与思考,确定将“中学起始年级古诗词积累方法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

2、制定课题的确立原则,实施途径和策略。

3、布置学生购买有关书籍以及积累本。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66月—201612月)

1、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利用晨读和中午15分钟,每天一首古诗文的背诵和理解。

2、教师指导学生编写手抄报。设计版面、栏目、精选古诗文。组织学生进行手抄报比赛。

3、指导学生分门别类编辑古诗。

4、构建设境诵读交流——探究拓展古诗文课堂教学新模式

设境:一般采用创设现实的、有趣的、有思考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诵读:通读与精读相结合;美读与品读相结合。
   
探究:探究古诗文中蕴涵的思想美和情感美;探究古诗文中的地方民俗风情;探究古诗文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美丑等等。
   
拓展: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

5、收集过程性材料,及时总结实验工作经验,认真做好阶段性小结,教师矫正实验行为。

6、    总结阶段性实验成果,积累经验、查漏补缺,完善方案,为下一阶段实验的深化提供依据。

   (三)总结、提炼成果阶段(201612-20174月)

1、系统整理实验过程性资料,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开展教师、家长、学生等多层面的访谈及问卷调查。

2、总结鉴定实验成果,归纳经验和成功做法。

4、撰写课堂研究总结、实验报告及有关论文,申请结题。

5、撰写结题报告和课题研究工作报告,递交课题结题申请,报送研究成果鉴定书。

6、在有关刊物开展宣传。

 二、研究情况介绍:

(一)研究活动:

201.5:准备阶段:

1、制定课题的确立原则,实施途径和策略。

 

2、布置学生购买有关书籍以及积累本。

3、进行课题月活动安排。

4、撰写课题问卷调查,并进行问卷调查。

5、发放问卷和课题宣传资料,为课题的实施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6、撰写开题论证报告。

7、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8、撰写课题学习心得体会。

8、总结分析问卷调查,写出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9、创设完善课题研究所必要的硬件环境(布置教室和校园,营造诗意校园)。

10、准备理论材料。

201.6-201.12月:实施阶段

     20166月份:第一轮研究阶段。

1、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营造班级气氛。

利用晨读和中午15分钟,每天一首古诗文的背诵和理解。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将在各个实施班级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系列的古诗词诵读活动,激励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为下一步对古诗词教学的探究打下基础。

2、教师指导学生编写手抄报。设计版面、栏目、精选古诗文。组织学生进行手抄报比赛。

3、指导学生分门别类编辑古诗。

 20167月份——20168月中旬:第二轮研究阶段

1、构建设境诵读交流——探究拓展古诗文课堂教学新模式

设境:一般采用创设现实的、有趣的、有思考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诵读:通读与精读相结合;美读与品读相结合。
   
探究:探究古诗文中蕴涵的思想美和情感美;探究古诗文中的地方民俗风情;探究古诗文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美丑等等。
   
拓展: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

2、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营造诗的意境。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记忆古诗词,教师尝试用多媒体,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画面,是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在引读中,尝试利用音画手段辅助教学。

3、进行反思,积累经验。

   在每一堂古诗词课堂教授后进行反思,积累经验,体会其中的收获与快乐。

7、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反复实践检验,不断提高,利用国庆或者节日进行古诗词的竞赛活动。

5、积累教学案例或课例,撰写教后反思、形成心得,总结经验等。

20168月下旬对第一轮课例或案例进行分析、总结。

20169月——10

1、          收集过程性材料,及时总结实验工作经验,认真做好阶段性小结,教师矫正实验行为。

2、         撰写前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3、         撰写 实施阶段月活动安排

4、         以七、八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撰写第一轮研究课例《木兰诗及教后反思》以及分析报告。

201610月——12月对第二轮课例或案例进行分析、总结。

1、         以七、八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撰写第二论研究课例李清照的《武陵春》及教后反思。

2、         撰写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3、         撰写课题研究心得

4、         撰写课题研究论文

5、         撰写后期调查问卷设计

6、          总结阶段性实验成果,积累经验、查漏补缺,完善方案,为下一阶段实验的深化提供依据。

同时开展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实践活动(如古诗词朗诵活动、古诗文擂台赛、古诗文对抗赛、古诗文名句默写竞赛、观看有关古诗文的影视录象等),从各种渠道激发学生喜欢古诗词,探索古诗词的激情,从而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积累古诗词的方法和途径。并积累教学案例或课例,撰写教后反思、形成心得、总结经验。

    7、与此同时提出如何建立,建立什么样初中学生古诗词积累方法和途径并加以实践。积累资料,为撰写论文做准备

8201610月下旬对第二轮课例或案例进行分析、总结。

同时对自己我还有以下要求:

1、坚持学习,积累理论知识。

2、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学交流。

3、通过对古诗文积累方法的研究,寻找到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摸索出一些积累古诗词的方法。

4、进行课堂展示,上公开课。

5、坚持教学反思,积累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

四、 阶段性成果:

(一)整体进度:

到目前已经完成了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课题研究已经完成了70%左右。

(二)已经取得的初步成效:

1)改变了学生只听不说的现象,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课题研究中通过科学测试、观察,高兴地看到学生确实是实验最大的受益者。学生的素质得到均衡发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学生既享受到了获得知识的喜悦,又能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学生变得主动积极,追求上进。

2)转变了语文教师的观念,更新了教育理念。

出于课题研究的需求,教师必须阅读大量的相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学习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更新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这种主动的、理解基础上的理论学习,促使了教师素养的提高。通过近一年的研究,我不仅学习了很多先进的理论知识,同时能在教育教学中将这些知识应用,不但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人格魅力,同时也培养了我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从而使新课改理念真正落到实处,这样促进成长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3)、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我在教学中有了以下收获和认识,并将这些认识付诸于教学实践中,既使学生受益,也使教师有了上思想品德课独特的教学风格:教法灵活、学生能动性强、教学效果好,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4)、素材案例的选取后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设置成情景,可以通过学生表演、朗诵、讲故事等形式实现。形式常求新、学生始终充满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转化成学习动机。

5)、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那么在活动课中,学生也应该是活动的主体。活动课的设计从头至尾都是围绕学生活动,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设计的。  

五、疑难困惑:

1、课题研究的前半期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不能坚持,兴趣一阵,后半阶段要老师督促才完成,自觉性不强,自我控制能力不高,虽然教学内容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但持续性不强,课题研究不能顺利完成。

2、从上学期到现在,工作对象频繁发生变化,给课题研究带来挑战。

3、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不能很好的把握方法,积累没有恒心,计划多,变化也多。

 4、如何通过其他途径策略培养学生积累古诗词。教法?学法?教师与学生如何互动?

5、如何既高效又充满趣味的落实积累古诗词的活动?好多学校现在都搞自主学习,这是硬性任务,目的是为了提高升学率,那么学案的设计怎样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如何在40分钟的教学中既落实学习目标,又实现自主学习?

6、七年级普班的学生普遍整体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动机不明确,给课题研究带来挑战。

    六、后段设想

1 针对学生积累古诗词不能坚持,兴趣一阵的特点,采取隔断检测的方法进行监督评价,每隔一周检测一次,当堂测评,下节课进行评价奖励,用激励机制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坚持下来。

2、针对学生自觉性不强,自我控制能力不高,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素材案例的选取后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设置成情景,可以通过学生表演、朗诵、讲故事等形式实现。形式常求新、学生始终充满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转化成学习动机。

3 将前一阶段的成果继续实践,反复检验,总结经验。为撰写论文做好准备。

4、针对七年级普班的学生普遍整体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动机不明确的现象,教师从最基础的诗词抓起,每次布置的积累任务少一些,勤记勤查,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